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585|评论: 64

[再发]山里人的日子--回忆巴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7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上初中起,我就离开了家乡,独自一人在外面生活,粗略算来,也有将近二十年了,离家时还是不谙人事的小孩子,到现在已过而立之年了。一个人在外面摸爬滚打,自然是尝遍了酸甜苦辣等人生百味,升学就业读书工作的事情一波接着一波,在我的生活中乃至生命中虽然称不上轰轰烈烈,却也是人生的大事,仔细想想,其中还是有些曲折的故事的。可近来经常出现在脑海中的,并不是那些事情,倒是幼时在家乡生活的一些片段。日子越长,这些片段反而越发清晰、鲜活了起来。

 

一.吃的记忆

家乡处在大巴山南麓,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就我现在的居住地来说,也就是千里之外。当时,这个小村庄却是我的整个天地,对幼时的记忆,基本上停留在那里了。

  现在回想起来,儿时的我真的算馋。尽管那时与我的家乡同辈相比较,生活的还算过得,即便是当时一个月难见得一次荤腥,可每顿粗粮杂食,也能混个满饱。油腥太轻,便吃得多,也饿得快。于是乎,春季的刺果,夏季的桑葚、地瓜果,秋季的山查,野地里有什么就吃什么,土里面产什么就吃什么,这些都是无主的东西,不会担心被人家骂。至于杏子、桃子、李子、梨等水果,那些是有人看守的,一般是吃不着的。想吃了,便只有偷,一般来讲,如果有人在一大清早就在骂是哪个馋猫馋狗什么的,多半头一天晚上我和我弟又美美的饱餐了一顿,当然,骂的人也不会当真,因为一般来讲,损失不会很大,我们也就偷个一两斤三四个,饱饱口福解解馋,不会过分的,当然,也不敢多偷。

  夏天最好不过,野果子的种类多不说,还可以吃荤,那时农药用的少,没啥污染,稻田里随处可见野生的鲫鱼,有巴掌那么大的。只要天一下雨,田里要排水了,小孩子就提着撮箕安在排水口上,等上一两个小时,就有大半撮箕的鲫鱼、黄鳝和泥鳅什么的,便提回家去,黄鳝和泥鳅用来喂猫,把鲫鱼让母亲做汤,加上从山上采的野生的鲜蘑菇便是最好的美味了。久了不下雨,鱼就不容易捉了,我们就每日下午下河洗澡,也带上撮箕,到河里浅水处抓虾,一下午就能抓满满一碗,便提回家,让母亲做成炒虾或虾汤,也好吃的很。

  至于冬季,外面下着雪,一家人坐在火塘边,火塘的火烧的旺旺的,大人们天南海北的吹着闲龙门阵,我们小孩子,一会儿拿一个红薯,一会儿拿一个洋芋,缠着大人给我们烤,大人也会馋猫馋狗的骂,可东西还是要给我们烤的。等吃了几个红薯、几个洋芋,肚子也就饱了,身上也就暖了,便跺跺脚,跑出去,招呼小伙伴去玩雪,身后留下大人们不放心的大声嘱咐和呵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电影

其实,儿时的记忆最深的,莫过于看电影,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文化生活极为缺乏,看电影就是每一两月一次极为奢侈的文化生活了。那时山村还没有通公路,也没有通电。记得总是在吃早饭的时候,就有人在山梁上喊,叫村上的某某某几个吃饭后去抬电影的放映机、发电机,晚上在哪家院子放电影。顿时整个山沟一下子有了生气,沸腾了起来,人们相互传告这个喜讯,大人们便趁此机会让小孩去做一些家务,条件就是让小孩早一点去到放电影的地方,而这时候的小孩子也特别的听话、特别的勤快。

傍晚时分,太阳还没有下山,放电影的院子就早早的支起了银幕,就是白帆布加黑边框的那种,远远的都看得见。于是,还在田间地头的小孩子们便慌了神,手脚更加麻利一点,急急忙忙的做完事就小跑着回家了,饭也顾不着吃,端上条凳就去为家人“占位子”,抢一个挨着放映机的靠中间的位子,放下条凳,然后叫周围吃过晚饭的小伙伴帮忙看着,这才放心的回家吃晚饭了。

夜幕逐渐降临,整个村子里的人就陆陆续续的来了,有好事者早早的打探到要放的电影的名称,便在那里大声把气的给所熟悉的人打招呼,只等熟人问他,就告诉人家,一脸自豪的样子。更有的前不久在其他地方看过这些电影,对人家的询问更是假装极不情愿的回答,还对电影里的情节加以评论,弄得还没有看过的人只得“是、是、是”的应允个不停。

至于小孩子,早就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满场子里跑上跑下,高兴的很。有的找到了许久未曾谋面的小伙伴,要叙叙旧、聊聊天。有的丢失了伙伴,满场的找着、喊着,还有的就是三个五个一伙,跳上窜下的打打闹闹。整个院子里吵的不行、乱得不行,也热闹得不行。

等到放电影的人酒饱饭足之后,便出来了,场上的人们就有轻微的骚动,都知道要开始放映了。随着发电机的轰鸣,场上的电灯一下子亮了起来,人们就“噢”的发出一声带喜悦的惊呼,顿时一片欢腾,这电灯可是比各家各户的煤油灯亮多了,而且又不要油,只需要一根“绳子”把它栓住就行了,人们自然是觉得希奇,看见电灯自然是兴奋了。便有大人戏弄小孩子,要小孩去到电灯上点个火什么的,小孩子是不会去的,就和大人打闹。

终于,电影开始放了,人群的骚动就渐渐的平静了下来。小孩子家的也回到了自己的父母或哥姐身边,安静的看电影,也许是刚才玩的太累的缘故,不到十来分钟就睡着了。至于放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结束的?是一概不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1

   山里有句俗语“大人盼种田,细娃盼过年”(“细娃”在山里就是小孩子的意思),这句话小时侯我一直不太明白,种田在我看来是非常劳心劳力的事情,大人怎么会盼望种田呢?现在想来,大抵是因为山里人全靠在土里刨食,一家大小一年的生活来源都靠种田解决,所以要盼吧?不过这个解释还是很牵强。只有不管它了。“细娃盼过年”倒是真的,反正小时侯的我是十分盼望过年的,从正月十五刚过完年就在盼望下次过年了。

时间一进腊月,空气中便隐约弥漫着过年的气息,在冬日的暖阳中,我们小孩背着小背篓,跟着父母亲到山上去砍过年柴,(山里人过年期间是不上山动刀的,所以要提前储备过年期间要烧的柴禾)。阳光懒懒的照在身上,不多会儿,小孩们就坐不住了,纷纷到已经挖过的红薯地里找一些剩下的红薯,在堰塘的洗干净,火早就生好了,反正柴禾是现成的,我们就把红薯放进去,红薯还没有烤熟,就被扒拉出来,灰都没拍干净就吃了起来。山下村庄缭绕着炊烟,不时传来杀年猪时猪的嚎叫,还有一些人早就买好的过年的鞭炮,偶尔放一、两个,爆炸声音便回荡在整个山谷,很远都有回音传来。一些狗受到惊吓,也跟着叫一、两声。

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三,算是正式进入过年里面了,年猪早就杀好了,而且都熏成了腊肉,现在需要准备的就是一些可以临时准备的东西。推磨是必不可少的,花一两天的时间用石磨磨一些诸如魔芋、豆腐、米豆腐、米馍等食品。因为需要大量的精力,我们小孩子也被支去做这做那,一会儿舀水,一会儿烧火,我们都不是很情愿,大人就会哄我们“乖,等会就给你舀豆花吃,”“等会就给你炒肉”。。。。。。,还是有小孩不愿意的、犟嘴的。这时多半就要挨打了。一时间大人的打骂,小孩的号哭都传了出来,就有人劝:“哎呀,算了,大年过节的。。。。。。”

年前的最后的一个赶场天,我们是一定要去的。头天晚上,我们就缠着父母,一角两角的要钱,通常父母是要给的。赶场天一大早,我们就穿上衣服,跟着大人上街去了。山里农村年尾赶场天是十分热闹的,买东西很多,卖年货的也多,仿佛整个乡镇的人都来了。一条街的人都挤在一起,从街这头到那头的,从街那头到这头的,还有想到商铺里买东西的,都在移动,只有移动才能前进。大人上街,都是置办年货的,大抵买些诸如:海带、红糖、瓜子、烟酒之类。我们小孩子上街,从人缝的穿进穿出,很快就找到我们要买的东西---鞭炮,我们把一颗颗分开的大鞭炮称为“通音”(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今已不可考),那时山里没有礼花炮,“通音”就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过年玩具。把攥在手心很久的一角两角钱递过去,从小贩中接过十个八个“通音”,心里是十分欢喜的。还有家境比较好的,父母早就给孩子在裁缝店做了过年的新衣服,这天就带孩子来试新衣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婚

冬日里,是山村人家办喜事的最多的季节,小时侯不太明白,现在想来,还真有道理,冬天天冷,干不了农活,再加之粮食收回仓了,猪也喂肥了,真是办喜事的好时候。至于小孩子,是喜欢热闹的,对于哪家的结婚嫁娶更是感觉高兴的很。

山里人办喜事,酒席是最重要的环节,酒席的好坏直接关乎主人的的名声。

办喜事,最热闹的要数嫁女,院户中有人要嫁女了,在离喜事的日子还有几天的时候,就开始忙碌上了。其实,为这件事情,好久前已经开始准备了,只不过随着事情时间的越来越近,显得格外忙碌起来,就象千万条丝线,渐渐束拢,越接近末端,就显得烦琐复杂了。最先就是推磨,磨什么?磨一些办喜事要的食品,如米凉粉、豆腐、魔芋、米馍等,这些东西看似便宜,但对于酒席非常重要。当然,这些食品所需的原材料庄户人都有,是不需要花钱到集市上去买的。

作为酒席的主菜,猪肉的准备是重要的一环。猪,主人家早就喂好了,一般都是一、两百斤的大肥猪。婚礼的前一天,来一个屠户,高高壮壮的,手里提着杀猪刀,要杀猪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围上去看热闹,当猪被按在凳子上,屠户抽出刀来要杀时,除了一两个胆子大的,其他包括我在内小孩子早就躲的远远的了,

终于到了办喜事的时候了,山里人办喜事要两天时间,头天下午,新郎就在媒人的陪同下,抬着给女方的聘礼到新娘家。其实聘礼一般是“花红”(猪肉)、还有衣服等。我们把新郎一群人称为“礼上的”。到了下午,我们小孩早就在“礼上的”来得路口张望,天擦黑时,就听见锣鼓声,还有唢呐。于是我们跑着回去,喊“礼上的来了!礼上的来了。。。。。”给大人报信去了。

不一会,新郎一行人到了新娘家,顿时锣鼓齐鸣、鞭炮阵阵。热闹得不得了。这时,开始还在忙活的新娘子就躲到自己的闺房的不现面了。我们小孩子好奇,不时要去门口看看新娘,总会挨大人一顿骂才会收手。

到了晚饭后,就要摆礼、喊礼。就是把新郎家的聘礼和亲友送的礼品摆在几张桌子上,并有支客司喊:“XXX,衣服一件:XXX,毯子一床。。。。。。”当喊到送礼多的时,周围便是赞叹声,这时这个送礼多的往往会露出自豪的神情。

第二天就是“正期”,也就是正式结婚的日子。天还没有亮,新娘家就把嫁妆抬出来摆好,那时无非是箱子柜子,如果添置有穿衣柜,那说明新娘家家境很不错。天一亮,锣鼓唢呐又开始了,于是“礼上的”开始吃早饭,吃的是“十大碗”(也就是荤素总共十大碗菜)。那时吃“十大碗”对于山里人是相当诱惑的事情。

“礼上的”吃饭完毕,就手忙脚乱的把新娘的嫁妆栓好。在支客司示意下,锣鼓暂停,于是新娘方面的人开始发言,内容大概是“新娘家穷、招待不周、新娘教养不够,望男方善待。。。。。。”之类的谦虚话。然后新郎方的人回话,也是“招待很好,新娘不错,嫁妆丰厚。。。。。。”之类的恭维话。双方话完毕,锣鼓齐鸣,唢呐声声,鞭炮阵阵。于是新娘子就跟着“礼上的”走了,就算出嫁了。

因为新娘子在路上是没法上厕所的。所以记得那时我们小孩子经常站在路边,看见有结婚的路过,就对着新娘子唱:“新客新客你莫哭,转个湾湾就到屋。新客新客你莫笑,转个湾湾就阿尿”(在老家,“新客”就是新娘子的意思),这样唱着,弄的新娘子面红面白的,不由的加快脚步,很快走开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豌豆哥哥在2007-11-27 12:59:00的发言:

离开巴中20多年了?

儿时的记忆是美好的!

 快20年了。近几年因为事业不太顺心,回家少了,想得慌。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时间太忙,近一年来没有动过笔,现在只写到  四、过年(1)(2)。还有过年(3)  五、农忙时节 

  六、  尾声等几个部分没有完成。

 虽然写的不好,但也能聊慰思乡之情。各位看官见谅!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07-11-27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楼主过去的点滴,想起了我们自己的童年,一眨眼时光就过去了,珍惜现在,回味过去,迎接未来!问好楼主!欢迎楼主光临巴中论坛。

发表于 2007-11-27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巴中20多年了?

儿时的记忆是美好的!

发表于 2007-11-27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engyon在2007-11-27 13:11:00的发言:

 快20年了。近几年因为事业不太顺心,回家少了,想得慌。

我在想,你是不是我认识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豌豆哥哥在2007-11-27 13:22:00的发言:
我在想,你是不是我认识的人!

  不会吧?那么凑巧??

发表于 2007-11-27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意思喃,顶哈在慢慢看哈[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em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2

左盼右盼,终于到了过年的那天。现在想来,有些大人真的无聊,因为我们很多小孩每年年前总是被一些个大人戏弄,他们叫我们去,然后神神秘秘的告诉我们:“莫给别人说哈,还有X天过年了。”当遇见一些小孩没有反应过来,点头答应时,这些人年上便露出胜利般的微笑。

总算等到过年了,其实我们山里人,过年主要是过除夕那天。一早起来,父母亲就开始准备过年吃的东西,年猪早就杀好了,还熏成了腊肉。记得那时山里人条件不好,喂鸡就是卖了换钱,但是过年,还是要杀一只来吃的(那是山里人吃的最好的东西)。写到这里,我仿佛又闻到老家那腊肉香了。

上坟-------给家里已经仙逝的人举行家祭,是过年是最隆重的事情。那时我还小,却非常喜欢和大人一起去上坟。看见大人们一本正经和严肃的样子,我好象也不由得严肃起来,内心生出似乎神圣的感觉。大概早上八、九点种,大人就开始准备起来,从煮好的猪肉上切“刀头(音)”、点香、准备酒、酒杯、纸钱、鞭炮。我这时就在旁边眼巴巴的看,偶尔还献点小殷勤。一切准备妥当,大人就喊我:“走哇,你那么想去!”,于是我便如得到啥子赏赐般跟去了。到了坟头,大人让我也拿上三根香,和他们一起跪拜下去。那时不懂那么多礼数,大人都提前教了:“要作一个揖,跪到叩四个头,起来在作一个揖”。于是我边跪下去,叩头时怕弄错了,口上还轻轻的数:“一、二、。。。。。。”等跪拜完毕,大人还在旁边念念有词:“爷爷(婆婆),我们来给你老人家拜年了,你老人家吃好喝好,保佑我们全家来年平安。。。。。。”,那时站在旁边的我感觉好象那坟里面我不认识的前辈马上就要出来,心里有点恐怖,于是马上离得远远的了。于是大人就开始放鞭炮,响声在沟里回荡,好久在传回来。

和其它地方风俗不同,家乡团圆饭是在中午吃,在家乡,过年吃团圆饭是相当讲究的,一大家人能不能在一起吃团圆饭是考量父母儿女、弟兄姊妹是否团结的重要依据,是房人是不是会被另一房人笑话的凭证,是一个大家庭传教好不好的表现。所以,那时的团圆饭不是讲究吃什么,而是怎么吃。山里人性格耿直,一年到头父母儿女之间、弟兄姊妹之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愉快,所以过年要在一起吃年饭要费一些周折的。记得那时家父在我们那里还算有点名望的人,快到过年时,会有人来请吃饭,其实很多吃饭的目的就是调节父母儿女之间、弟兄姊妹之间的矛盾的。,这种饭局,我是要跟着去“向嘴(音)”的,如果父亲不准,我就开始“哼哼。。”要哭的样子,请父亲的人就过来拉我:“哎呀!让他去嘛,小娃娃,吃得到好多嘛”,现在想来,吃的什么都记不住了,只记得饭后在火塘旁,父亲在说话什么“当大人就要有大量,儿女再不对也是自己生的。。。。。。。”或者“没有不是的父母,只有不是的儿女,你们这样子对父母,外人咋想。。。。。。。”云云,反正是两边劝,直到过年团圆饭在一起吃了,一家人和和睦睦、开开心心的过个年。

发表于 2007-11-27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季的刺果,夏季的桑葚、地瓜果,秋季的山查,

--------------------------------------------------

是不是刺果子、桑泡、地瓜儿、水恰子(红子或水红子)喃?

发表于 2007-11-27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社区互动际遇系统保存成功

你在麻辣社区发贴时遇到了……
  • 流年不利!货币竟然会贬值,你的财产贬了 10%
      欢迎参与!
这次共失去了 2931 元和增加 0 点魅力值! -2931/0
本页面将在6秒后自动返回。您回复的帖子,您可以选择以下操作:

-------------------------------------------------------------------------------------------------

今天运气撇,遭了两哈。

[em16][em16][em16][em16][em16]

发表于 2007-11-27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楼主配图:杀年猪

 


 


 


发表于 2007-11-2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整得很好

发表于 2007-11-2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回帖了,这个帖实在忍不住要回呀

太巴适了,硬是亲切呀,我都想回家了

楼主莫偷懒呀,继续写下去,我会天天来看的

并且其它的老乡如果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也写在后面嘛,我们打造一个乡土强帖

发表于 2007-11-27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些跟我們那里一個叫法,也跟我們兒時是一樣的回憶,支持,讓我們想起自己的童年。

[em19][em19][em19][em19][em19][em19]

发表于 2007-11-27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em03][em03]

发表于 2007-11-27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年一定回家看看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