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结婚 冬日里,是山村人家办喜事的最多的季节,小时侯不太明白,现在想来,还真有道理,冬天天冷,干不了农活,再加之粮食收回仓了,猪也喂肥了,真是办喜事的好时候。至于小孩子,是喜欢热闹的,对于哪家的结婚嫁娶更是感觉高兴的很。 山里人办喜事,酒席是最重要的环节,酒席的好坏直接关乎主人的的名声。 办喜事,最热闹的要数嫁女,院户中有人要嫁女了,在离喜事的日子还有几天的时候,就开始忙碌上了。其实,为这件事情,好久前已经开始准备了,只不过随着事情时间的越来越近,显得格外忙碌起来,就象千万条丝线,渐渐束拢,越接近末端,就显得烦琐复杂了。最先就是推磨,磨什么?磨一些办喜事要的食品,如米凉粉、豆腐、魔芋、米馍等,这些东西看似便宜,但对于酒席非常重要。当然,这些食品所需的原材料庄户人都有,是不需要花钱到集市上去买的。 作为酒席的主菜,猪肉的准备是重要的一环。猪,主人家早就喂好了,一般都是一、两百斤的大肥猪。婚礼的前一天,来一个屠户,高高壮壮的,手里提着杀猪刀,要杀猪了,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围上去看热闹,当猪被按在凳子上,屠户抽出刀来要杀时,除了一两个胆子大的,其他包括我在内小孩子早就躲的远远的了, 终于到了办喜事的时候了,山里人办喜事要两天时间,头天下午,新郎就在媒人的陪同下,抬着给女方的聘礼到新娘家。其实聘礼一般是“花红”(猪肉)、还有衣服等。我们把新郎一群人称为“礼上的”。到了下午,我们小孩早就在“礼上的”来得路口张望,天擦黑时,就听见锣鼓声,还有唢呐。于是我们跑着回去,喊“礼上的来了!礼上的来了。。。。。”给大人报信去了。 不一会,新郎一行人到了新娘家,顿时锣鼓齐鸣、鞭炮阵阵。热闹得不得了。这时,开始还在忙活的新娘子就躲到自己的闺房的不现面了。我们小孩子好奇,不时要去门口看看新娘,总会挨大人一顿骂才会收手。 到了晚饭后,就要摆礼、喊礼。就是把新郎家的聘礼和亲友送的礼品摆在几张桌子上,并有支客司喊:“XXX,衣服一件:XXX,毯子一床。。。。。。”当喊到送礼多的时,周围便是赞叹声,这时这个送礼多的往往会露出自豪的神情。 第二天就是“正期”,也就是正式结婚的日子。天还没有亮,新娘家就把嫁妆抬出来摆好,那时无非是箱子柜子,如果添置有穿衣柜,那说明新娘家家境很不错。天一亮,锣鼓唢呐又开始了,于是“礼上的”开始吃早饭,吃的是“十大碗”(也就是荤素总共十大碗菜)。那时吃“十大碗”对于山里人是相当诱惑的事情。 “礼上的”吃饭完毕,就手忙脚乱的把新娘的嫁妆栓好。在支客司示意下,锣鼓暂停,于是新娘方面的人开始发言,内容大概是“新娘家穷、招待不周、新娘教养不够,望男方善待。。。。。。”之类的谦虚话。然后新郎方的人回话,也是“招待很好,新娘不错,嫁妆丰厚。。。。。。”之类的恭维话。双方话完毕,锣鼓齐鸣,唢呐声声,鞭炮阵阵。于是新娘子就跟着“礼上的”走了,就算出嫁了。 因为新娘子在路上是没法上厕所的。所以记得那时我们小孩子经常站在路边,看见有结婚的路过,就对着新娘子唱:“新客新客你莫哭,转个湾湾就到屋。新客新客你莫笑,转个湾湾就阿尿”(在老家,“新客”就是新娘子的意思),这样唱着,弄的新娘子面红面白的,不由的加快脚步,很快走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