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364|评论: 0

为何地方政府热衷大项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30 07:50 | |阅读模式
可以说,地方政府对大项目越来越热衷了。所谓的“上项目,搞投资”,这是地方官员很兴奋的事情。有一些地方官员,都跑去国家发改委那里“上班”了。为了项目的审批,他们在国家发改委那里蹲墙角已成家常便饭。

    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肯定离不开投资。搞投资,这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关键在于谁是投资的主体。很多大手笔的投资,并不是来自私人投资,而是来自官方。私人投资要考虑经济效益,也就是这个项目能否赚钱。考虑到能否赚钱,就是等于间接考虑了社会效益。如果这个项目没有社会效益,自然就赚不到钱。官方的投资,往往考虑到政绩,所以自然会想到这个项目对GDP贡献程度、能够带来多少税收,却极少考虑到经济效益。

    很多时候,政府主导的投资,都是向GDP看齐。有的项目一眼就亏损的,但是一样是非常热衷。道理很简单,能否产生利润,地方政府不会在乎这个,而是在乎又可以带来多少GDP。因此,地方官员就对大项目产生高度热情,GDP上去了,政绩出来了,就可以获得升迁的机会。

    大项目能够带来更多GDP,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税收,这就是官员热衷的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尤其是大项目投资,往往对私人投资进行挤压。地方政府搞大项目投资时,很多资金都是来自银行贷款。中国的国有银行,并没有真正的市场化,而是受到政府的干预。这些钱都被政府借走了,但是民营企业往往借不到钱。

    产能过剩的主因就是政府盲目投资造成的,但是如果政府出手解决产能过剩,很多民营企业就成为“替罪羊”。遇到产能过剩时,民营企业被关闭的机会往往高于官企。亏损时,就关闭民企,从而给国企赚钱。要是有一些行业能够赚钱了,民企的日子一样不好过。十年前,煤矿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甚至很多都亏损了。现在,煤矿赚钱了,就来一场“国进民退”运动。

    这种体制下,地方官员往往是“追求产量,追求数字,追求GDP”。很多时候,地方政府并没有真正考虑污染的成本,所以只要有利GDP的项目都会争取。当然,我不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也承认工业化过程是离不开污染,但是也应该考虑污染的代价。同时,地方政府在发展大项目时,就会拼命进行圈地,功利心态下,往往难免出现强拆的行为。因此,地方政府已经忘记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宪政寓言。

    一些地方政府成功跑到大项目,老百姓却和官方唱起反调。除了官方控制的报纸,看到几乎是100%支持率之外,其它地方基本上都是唱反调。普通老百姓之所以不高兴,那是他们是大项目的受害者。这些人牺牲了家园,并且还承担污染的代价。

    地方官员跑去国家发改委那里“上班”,这是中国经济之悲哀。所谓的国家发改委,就是计划经济产物,这和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因此,奖励官员的体制不改,热衷大项目的局面就不会发生改变。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