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大价钱包装川剧,亮大排场浓缩艺术!可惜有浮光掠影,屡见不鲜,阐说陈旧,浅尝则止之憾!这“瞬间”实如炒作“快餐”之广告,年轻的上班族何需再看?年老的川剧观众谁能“过瘾”!
川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7年,时间不短。如果不与时俱进而仍然满足于原地踏步式“故技重演”,势必会令人久而生厌;如果人们对于川剧的剧种结构、本体特征、人文意蕴、审美价值等缺乏起码的知识而只是停留于形式表面的感性呈现,如何能增加“保护”意识,怎样能强化“传承”力度?如果人们连基本的川剧审美原理都不熟悉,哪还谈得上发展与创新呢?
因此,呼吁掌权管钱者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从普及和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入手。当务之急,建议精选一批川剧名家名戏(如《秋江》、《滚灯》、《水涌金山寺》、《迎贤店》、《拷红》、《耍水》、《拦马》、《托国入吴》、《评雪辨踪》、《三祭江》等经典传统折戏),并每戏都配以简短、精当的“鉴赏性”文字而制作成系列的观赏视频,从而提高人们的川剧知识和鉴赏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