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73|评论: 9

震区“空城计” ——什邡仁和村“安居梦”《仁和村百姓求救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2 17:37 | |阅读模式

时间永是流逝,5/12大地震已过五年。震区安好?特选什邡市蓥华镇仁和村观之。

什邡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个受损最严重的灾区之一。地震造成全市直接财产损失889亿元,间接损失超过2500亿元。

震后,“中国什邡512地震遗址主题公园”筹建,位于什邡市西北29公里处的蓥华镇仁和村穿心店。地震遗址主题公园占地7.7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穿心店纪念广场”、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的“雕塑创意园”等。

为何选择仁和村?从一份该村村民代表向外界的求援信中可知端倪:

“我们村有7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约两千多人。全村耕地很少,人均耕地不足一分。和重灾区绵竹金华镇一河之隔。在512大地震中,我们村遇难同胞共计106人,其中有10个孩子。据老乡估计,全村震中时轻重伤约四百多人。据我的估计,在512震中,伤、亡人数几乎接近全村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震前,我们村经济较好,老百姓普遍安居乐业。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有两个较大规模的化工厂,可以为我们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两个厂分别为村民一、二组所在地的宏达化工厂,以及村民四、五、六、七组所在地的蓥峰化工厂。村民中有不少人在这两个厂上班,震前平均月工资通常为一千到两千元不等。

在512震中,这两个工厂均严重损毁。据职工估计,这两个厂遇难、失踪同胞总数接近两百人。我们村在震前为东西向沿河建筑民居。512震后,目测民居约倒、塌90%,少数未倒塌房屋也基本成为危房。原仁和村小学在震中被夷为平地。

震后,我们村道路、桥梁也损毁严重。目测约两公里路基开裂,三座简易公路桥已成为危桥。”

根据规划,仁和村新安置点位于两个化工厂邻侧。在地震中,宏达化工厂已成废墟,震后已经另迁它处。蓥峰化工厂虽没遭致命摧毁,但政府承诺,亦将搬迁。

仁和村村民说,他们信以为真,在同意安置的文件上都欣然签字。然后四散开来,等待新居落成。

孰知,这一等就是五年。至今流落在外。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37 |
二“地震没有震死,会被烟给熏死。”村民都这样说。
“烟”是指蓥峰化工厂大烟囱吐出的废气。蓥峰化工厂全名四川蓥峰实业有限公司。主产复合肥料、磷酸一氨、磷酸氢钙以及盐酸。震后,政府承诺将该厂搬迁,但没有兑现,工厂修复后,继续生产。
而仁和村新安置房与蓥峰化工厂就相隔一条货运铁路。
村民说,平日里,化工厂的烟囱不舍昼夜地排气,闻后都会胸闷咳嗽。特别是在下雨天或者阴天,那些烟雾更是郁结,难以消散,安置点就被笼罩其中,村中已有50多人患癌去世。
在每年的地震纪念日,都有媒体回访,仁和村民都会反映此事。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村民说,遇有上级领导检查,化工厂就有停产几日。过后依旧。
为何如此?能否解决?
仁和村书记不敢说。
蓥华镇书记不愿说。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38 |
三、除化工厂的废气,近在咫尺的磷石膏坝体也危如累卵。
震前数十年,宏达化工厂和蓥峰化工厂遗留下触目惊心的工业废渣——磷石膏。如今宛若山体,高约30米,连绵数百米。
统计显示,到2011年底,我国已累计堆积了超过3亿吨的磷石膏。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背负着200多公斤废渣。
专家称,除了极少量被利用生产建筑材料外,数量巨大的固体废渣占用着大面积的土地。磷石膏里含有的砷、镉、汞等有害重金属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长达数百年。
正因为磷石膏矿渣含有氟等多种有害物质,国际上对磷石膏矿渣的堆存有着严格的规定。中国法律对有害废物堆放区域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距离居民区在800米之外,距水表水体150米之外。
但什邡市的磷石膏距离仁和村新安置点不足500米。
什邡官方称磷石膏是在磷复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因受生产水平、技术条件限制及国内市场影响,难以完全利用,逐渐堆积,系历史遗留问题。两地正在加强治理,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什邡新闻办表示,官方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十分重视,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磷石膏带来的环境影响,保护民众身体健康。
什邡官方称将定期监测磷石膏堆场附近地下水水质,确保周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但仁和村村民不相信。他们从山上接来泉水饮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38 |
四、震后,中央决定北京市对口援建什邡市。大批的新建筑拔地而起。

仁和村民说,该村新安置房原定北京方面建设,后被当地政府拒绝。最终,四支工程队参与其中。
仁和村安置房2009年开工后就风波不断,是年,建筑工人还一度堵路,酿成群体性事件,后查明系因地方政府拖欠工资。
如此情景下,新房建筑质量是否还有保证?许多村民抱有疑问。
地震后,仁和村村民都分散到周边四五个乡镇临时安置。他们或住在自己搭建的帐篷里,或租住在公家的办公楼里,或借住在亲朋家中,少许经济宽裕之家则在城中购置新房。
2011年,仁和村新安置房完工,但村民拒绝迁入。他们宁愿飘零。整齐崭新的新安置点了无生机。
一年过去,楼房的外墙长满青苔,墙皮脱落。楼梯扶手锈蚀斑斑。安置点中的绿化物无精打采。更为惊心的是,房屋开裂,缝隙赫赫在目。
经历地震,村民对房屋建筑质量格外敏感。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38 |
五、5/12大地震五周年到了。空空如也的安置点格外扎眼。蓥华镇政府强制村民搬入新居。
依照规定:该村户籍人口每人30平方米,每户最多100平方米,不足部分没平方米补偿1450元。不过,什邡市平均房价已达每平方米2200元。
因为建造新房,仁和村土地被占。村民无正常收入,只得去化工厂打零工,或者去外地讨生活。
什邡市蓥华镇政府要求,党员干部及家属,蓥峰化工厂职工及家属要带头签字、搬迁。
这项计划,据说要在六月份完成。发出的通告中措词强硬。
为此,政府又请来施工队,在新房周围搭建钢架,重新粉刷外墙壁。给生锈的阳台及楼梯扶手重新上漆。房屋内的裂缝也用水泥遮盖。
这些日子里,村民们从其他镇子的栖居之所跑过来,或从新房附近的棚屋中走出来,他们聚在一起,坐在高处,打量新房。聊着这些年的光景。
村干部都已经在什邡市区买房,每天开着小车来安置点,组织村民登记。
村民们还在观望。但他们很悲观,大限之下,着实无力抵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就在废气和废渣的包围下,生儿育女,勉力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39 |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39 |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7:40 |
3.jpg

发表于 2013-7-12 19:50 |
环境真不咋样

发表于 2013-7-27 20:46 |
千帆过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