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学名:地果。别名:野地瓜、满地青、满地香、地枇杷、地胆紫、霜坡虎、地棠果、地板藤等。属桑科榕属。果实成熟后浓香扑鼻,馥郁可人,故又称为满地香。成熟的地瓜果实柔软,红润圆亮,是一种香甜可口的野生水果,既可解馋又具一定的药用价值。还没成熟的地瓜,果实坚硬,颜色发紫,不能食用,我们当地把它叫着“母猪KA”。
家乡有一句俗话“六月六 地瓜熟,七月半 地瓜烂”。今天正是六月初六,又到了地瓜成熟的时间。有网友在群里提起了这个,让我马上忆及孩提时代每到地瓜成熟的季节,那也正是孩子们最向往的暑假期间。每天中午等家长睡熟后和小伙伴们偷偷溜出家门上山刨地瓜的情景来。一个个山野娃子不顾头顶烈日高照,光着膀子,翘起屁股漫山遍野找着地瓜。令人好笑的是如果谁发现了一处有成熟地瓜的地方,马上会大声宣布“这是我先发现的!你们不准刨!”大有圈地运动的架式。说完便开始享忙不迭的埋头刨起来。一边刨,嘴里还不断嘀咕着“这颗好大,这颗好红”,不知是在炫耀还是在什么。偶尔会抬起头来再次“警告”大家“这是我先发现的,你们不准刨哈!”一般这时候,旁边的一群人等大都会听从人家的招呼,要么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等着人家突发善心,同意大家共同分享胜利的果实;要么对此人的行为表示强烈的鄙视,一番埋怨后自己再去寻找地方。也偶有胆大者趁别人不注意时“偷窃”别人的成果。但这样的人往往会遭到大家的一致谴责。脸皮薄的马上会停止自己的不良行为,红着脸为自己辩解几句找个台阶下。也有脸皮厚的人却不以为然依然继续着自己的“勾当”。当然这只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这样的人也会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严重的代价。那就是会遭到集体的强烈排斥,最后落个形单影只,下次的集体行动中再也不会出现他的身影。
那时候山野的地瓜特别多,不消多久每个人基本都会有满意的收获,一般都会将裤兜装得满满的。大家捂着鼓鼓的裤兜来到小河边,小心的将地瓜一颗颗的洗净。然后摊在干净的荷叶上,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开始享受战果。战果享受一般会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这取决于当时领头的那位小伙伴的建议。如果那天的“老大”是一个比较有民主意识的人,那么他会让大家把刨到的地瓜堆在一起,然后按照参与行动的人数一人一颗的均分。这种分配方式是大家轮流着一人从地瓜堆中选一颗直至地瓜被选完为止。因为这是非常平均而民主的一种方式,参与劳动的人都有份,所以这种方式也是大家最喜欢的。虽然也存在极少数人在选的时候“挑肥拣瘦”。如果那天的“老大”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那么大家就只能各自享受自己的果实了。就像那句俗话说的“鸡公叫 鸭公叫 各人找到各人要”。如此这般,那些运气不好,收获少的伙伴往往会落得个流着口水看着大家吃的份。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了,还会好言好语地向别人“借”几颗并保证下次一定还,甚至会许下承诺加倍还。就这样大家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地瓜,一边讲着最近的见闻,小河边的竹林里不时会传出开心的嘻笑声,整个场面是那样的和谐有趣。战果享受完毕,一般会约好下次相聚的时间并相继散去。如果时间尚早的话,一群娃娃便会将父母的千叮万嘱抛于脑后,一个个光着屁股跳进清凉的河水中继续撒欢儿……
细细想来,已有近二十多年没刨过地瓜,更没再尝过地瓜的味道了。地瓜”这个曾经让人再熟悉不过的字眼几近从脑海中消失。但只要一提起它,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却又让人回味无穷。今天下午,和东版相约,前往城南刨地瓜,爬坡上坎,汗流浃背,虽收获不多,但也重温了孩提时代的“地瓜梦”。
本帖最后由 心灵飞客 于 2013-7-13 23:2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