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晚报-蜀龙网讯(■韩艳 记者 黄志富)汶川大地震后,安县高川、千佛等沿山乡镇成为地质灾害高发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时有发生。有灾害隐患,就有预警,就有地质灾害监测员。“7·9”特大暴雨中,安县超过2万人次在监测员的帮助下成功避险。13日,记者找到部分监测员,采写到一组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用感恩之心监测生命之重
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号,第一时间快速督促村民撤离到安全地点,对于高川乡二郎村3组组长、地质灾害监测员王清华来说,这一切已经是轻车熟路了。
8日晚8点,王清华拖着疲惫的身体进了家门。近半个月来,王清华几乎天天都要对所负责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观测,每天山上山下跑,回家就不想动了。
“不好,马上要下暴雨了!”饭刚吃了一半,王清华就收到了暴雨预警信号。她放下碗筷,提起铜锣,一边敲打,一边挨家挨户通知村民马上转移。不到20分钟,35户村民就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半个多小时后,暴雨倾泻而下。到9日早上,二郎村锄把沟、塘坊沟、茶园沟有30多户村民的房屋被泥石流完全掩埋或半掩埋,其余村民也是家家进水,淤泥堆积,但无一人伤亡。
“必须保证每一个村民都安全。”这是王清华担任地质灾害监测员后,给自己定下的死规矩。王清华告诉记者,大地震后,是党和国家帮他们重建起家园的,昨前年遭遇地质灾害,房屋受损,又是党和政府的帮助才使他们渡过难关。领导既然选她当监测员,就是把一个组的群众生命委托给了她,她就要抱着感恩的心来履行监测员的职责。
记者采访时,当地村民感激地说:“我们这里外出打工的中青年人多,家里差不多都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每次要下大雨前,王清华总是跑前跑后,一家一户的通知,跑不赢的,就和她丈夫一起背、搀扶。有这样的监测人员操心,我们心里踏实啊!”
“我丈夫也是党员,他协助我转移群众,是他该做的。”王清华说。
宁可听群众骂声 不愿听群众哭声
说到地质灾害监测员杨崇勇,二郎村1组几个村民异口同声地说:他尽心尽责,把大家的命看得比他自己还重。3年前,杨崇勇担任监测员后,就一直坚持自己的承诺,“监测员就是站岗放哨的哨兵,岗站不站得好,关系到大家的生命安全,我会尽全力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8日晚上,杨崇勇发出紧急避险通知后,前后跑了十几趟,才把不相信泥石流要来,犹豫着不肯走,行动缓慢,家里没有青壮年的十几个老人、孩子转移到安置点。9日早上,大家看见房屋被泥石流淹没后,才感到后怕。
“8日、9日两个晚上和白天,我们就没看到杨崇勇睡过觉,他一直在为1组村民的安危操心,你看他的双脚都被划烂了。”几位婆婆大娘说起杨崇勇,赞不绝口,“为了我们这些儿女都出去打工了的老年人,他硬是操碎了心。有时候我们不愿走,他就骂人,亲自动手拉我们走,拉不动就背。”
“泥石流、洪水的凶险,不经历不知道。”话语不多的杨崇勇说,“人命关天,宁可听群众骂声,不愿听群众哭声,但愿大家能理解我。”
大家平安我就尽责了
8日晚10点,天空中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千佛镇场镇两旁排洪沟里的积水很快漫上了路面,顺着公路不住地流淌。千佛镇土桥社区主任、地质灾害监测员杜宗海在社区快涨到膝盖的积水里奔走,挨家挨户地检查,看人员是否撤离完。
9日凌晨2时,当老杜巡查一处危险路段时,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原来是社区值班人员报告一段路基因山洪冲刷而塌陷,需要立即进行处理,防止车辆行人陷入。老杜立即向事发现场赶去。到达以后,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一段几米长的路面被冲毁。顾不得路面再次塌陷的危险,老杜立即与赶来的政府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拉起警戒线。此时,暴雨越下越大,路面上的积水越来越深,突然,距老杜身后不到一米的路坎塌陷。“快撤!”老杜一边喊,一边迅速闪开。
回到安全地带后,老杜又将转移出来的居民一一安置在没有危险的居民家里。期间,老杜发现一位刘姓老人不在,立即喊了两个年轻力壮的居民,回到积水已经快到大腿的居民小区,将回家拿东西的老人背了回来。
12日,这位老人的亲属刘长江从成都给老杜发来短信,感谢他危急时候不顾个人安危转移老人。老杜回复说,“地质监测员岗位平凡,但担负着犹如山一样的重担,只要大家平安,我就尽责了。”
这就是安县的地质灾害监测员,他们虽然辛苦,但为了居民的生命安全,他们任劳任怨。在安县,还有很多像老杜他们一样的监测员,在灾害到来之前,他们为山区居民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