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季节总是家长学子们最忙碌的季节,有孩子升学的家庭那个忧心忡忡啊。这段时间听得最多的就是谁家孩子上了几本,谁家孩子考洪中差多少分得补多少钱。 有亲戚家孩子中考,距洪中录取线差了不少分,算下来得补三万多块钱。孩子执意要读洪中,家长很纠结,征求我的意见。我把观点一谈,家长觉得有道理,但总觉得孩子那关不好过,他们自己又不能把这个道理讲圆泛,说干脆你跟孩子说说吧。这孩子来了后我想先了解一下他的想法,回答就三个字:读洪中。再问为啥一定要读洪中,不言语了,反正就是要读洪中,再问什么都不搭理你了。行,你不说我说。我大致说了这么几点:想读洪中不外乎三个原因,第一,面子上好看,一走去人家问在哪儿读书啊,很自豪,大拇哥一翘,哥是洪中的;第二,洪中校园漂亮,运动场很宽,估计妹子也很妖娆,未来三年的日子混着很舒服;第三,你还有追求,想通过在洪中三年的学习考个好的大学。如果你是前两种想法,最好马上打消这个念头,具体原因我就不谈了,反正你也这么大了,学会一下体谅父母。如果你是有追求,想考大学,我告诉你一个事实:现今中国所有的名校,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不是因为有名师,而是因为有“名生”。你不要指望以你这个成绩进入洪中后学业会突飞猛进。根据你初中四年的情况来看,你的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以这样的状态去读高中,不外乎就是磕磕绊绊混三年,三年后能混个三本就不错了,三本毕业就失业。这个假期还很漫长,有时间给你去做抉择。有两个问题你好好想想,第一,你是否准备发奋;第二,你是否适合读书。第二个问题你得评判一下自己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想好了后如果你决定洗心革面发奋求学,那就再读一年初三,打好基础,明年堂堂正正以优分考入洪中。如果你真的不适合读书,那就找个好点的技术学校,好好学门手艺,出来后不比读大学差。 一席话说得小伙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人家后脚刚出门,老婆就冲我一通臭骂,说我是个大嘴巴,什么话不好听捡什么说。你说这什么世道,都想听好话不想听真话,单位领导是这德性,家里领导也是这德性。后来这家人怎么决定的我也没再问,我自来是个管杀不管埋的主,道理讲清楚了问题也给你提出来了,自己去做决断。 一句知识改变命运不知误了多少孩子愁了多少家庭,又不知有多少人把知识改变命运理解成了学历改变命运。知识真能改变命运吗?学历真能改变命运吗?我看未必。如果我们把改变命运理解成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话,那么读读那些大亨的发家史,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成功与知识和学历基本没有什么关系。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他只是个电大生,学的是工科,却发迹于鹌鹑蛋;北京富豪李晓华,靠卖冰水起家;中国电业巨头李小琳,她的成功更是与知识和学历半毛钱关系没有,如果她是生长在一个普通家庭,恐怕连工作都找不到。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那些人离我们太遥远,我们从来没有奢望孩子像他们一样成功,只希望孩子读个大学,毕业后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那就更简单了,问问你的左邻右舍他们的孩子大学毕业后都在干啥,然后统计一下有稳定“体面”工作的比例是多少。我认识很多最近十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基本和他们的学历没有关系。学数学的在跑保险,学英语的在办公室打汉字,有的在跑出租,有的在自家开的饭馆端盘子,还有的在卖烧烤。有的家长很理想化,他会认为不管怎么说读大学会学到些知识吧,对孩子的将来总会有好处。笑话,谁说学知识一定要到大学去,谁又告诉你在大学里面一定就会学到知识。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大学教育是最失败的,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很多学者教授都持这个观点。 我上面谈的这些你要说很多家长看不透恐怕也不是事实,毕竟现实情况都摆在那儿的。但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有一个共识,要找个好工作至少要有一个本科文凭,这样他才有机会考事业编制考公务员。这个想法貌似不错,看看我的观点如何? 有一次和孩子谈到他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我给了他一个忠告:如果你将来有本事考个好大学,出来后也想都不要想着去考什么公务员。理由是,第一,如果你足够优秀,公务员这个职业只会阻碍你前进的步伐;第二,如果你智商太低,你根本就考不上,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太残酷了。人们无限夸大了公务员这个职业的优越性,是的,就目前情况看,公务员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但这种现象本身就很不正常。一个政治体制正常的国家,公务员的收入水平一般是在国民平均收入水平上下浮动,不会有着很特别的优越性。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你挡是挡不住的,将来中国公务员的发展趋势一定是这个方向。其实我这个观点还嫌保守,后来我看了一个叫罗振宇的媒体人的演讲,他断言,不出十年,中国公务员队伍将大量裁员。他的理由很充分,观点也很前卫,但我相信他的判断,古今中外哪一个政府会花这么多钱养这么庞大的一支公务员队伍? 所以我的观点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没错,但得看是什么样的知识。只有那些掌握了人类文明最前沿知识的极端分子才有可能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更多的人不过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被他们踩在脚下的森森白骨。 最后我想让各位家长记住一个名字,何宗海。这个人对这十几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我相信,后人在撰写中国教育史时一定会给他留下一席之地,当然青史留名未必流芳,往往也会遗臭。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考是谁最先提出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的,但由于此人当年发了大量文章竭力鼓吹教育产业化,迎合了政府的理论需求,所以教育界普遍认为,他是推行教育产业化的元凶。教育产业化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各所高校尝到了产业化的甜头,疯狂地扩招,而疯狂扩招的结果就是让无数学子看到了上大学的希望,但他们没有看到四年后寻求就业的绝望。
附:著此文提前为今年699万高校毕业生以及他们的家长曾经的梦想和激情的死亡默哀。
本帖最后由 赤子天涯 于 2013-7-16 16:2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