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作一下介绍:我于1996年12月当兵离开家乡宜宾,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离开部队后留在了外地工作学习生活,而对故乡四川情有独钟,也时刻关注家乡四川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学习教育工作。 在我们这里有很多四川人,在外地工作日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出谋划策,尽心尽职,仍然保持着川人勤劳勇敢、上进拼搏和敢为人先的精神面貌。 四川自古享荣“天府之国”,拥有中国四大地形地貌和气候,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海洋气候,8000多万在全国排名第四(河南、广东、山东省的总人口均超过四川)。 我热爱我的家乡四川,热爱酒都宜宾!更酷爱勤劳勇敢、宽厚淳朴和敢为人先的故乡人民! 通过新闻媒体,我们作为游子了解到并热烈祝贺四川2007年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或者突破一兆元(1万亿元),也是全国第9个进入一兆元的省区,排名全国第九。 从16岁初中毕业,因无钱无缘上县重点高中,只身一人南下广东、广西、湖南、湖北、重庆、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市、区打过工学习过,可以说走过了大半过全国约6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沿海发达的地方到全国最落后的地方工作过。现在我有一部分战友、同学都在政府部门工作,大部分表现都很突出,受到当地的群众好评。 自己现在所从事资源开发等工作,深深地知道开发优势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效益是明显的,但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集约资源尤为重要,所以说科学决策最为重要。以下是个人的一些看法。 1、任何一个地方的大跨越大发展大进步!都是首先解决“两基”(指基础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2、加强本地乡土人才培养和实用人才的引进工作; 3、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节约、集约发展循环经济道路,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资源来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坚决打破地域和区域观念,积极与先进科技和优势人才聚集的地方和区域进行长期交流与合作,建立互利共赢互助平台; 5、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和组建城市群、经济圈和经济带积极推动作用; 6、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环保事业,生产绿色食品,走一条符合自己地方发展特色道路,服务和谐社会; 7、加大新农村建设,主要给予积极的智力和资金投入,加强“双带”、“三培养”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一事一议”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同时加强“四下乡”(科技、文化、卫生和法制)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和谐平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8、坚持任何开发建设项目,积极采用环境评估“一票否定制”,始终做到环评先行,资金保障,切实保护好山水四川,诗画天府,为四川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的发展生存环境。 [em02][em02][em02][em02][em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