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和河舒豆腐
儿时见到的河舒镇古建筑,现在留下来的不多了。
90年代以前的河舒区、公社驻地都是一片古建筑比现在蓬安县城下河街更有气势,大建筑群落更多。那时的河舒公社驻地背面就是河舒河,历史上叫兰溪。 河舒公社驻地是一个凹型两层四合院,大致的布局依稀记得。正门靠公路位置较高靠河的一面较矮是一个大戏台 ,从大门正房进去便看见对面大戏台的2楼。在往里走便是10几级向下的石梯,石梯到达院中低洼处的天井,中间有一口古井。戏台背后 靠河边也有一口古井和一颗老黄角树。四合院根据地形设计还是很科学的,这些石梯变成看戏的座位。大部分看的是川剧。戏台下面解放后改成会场和电影院。90年代后陆续改成砖房,现在已经面目全非,心里依然还记得孩提时代没钱买电影票和看戏,从河边围墙偷偷翻进去的情形,不过后来就有人在哪儿守了,只好在河边“听”电影和“听”戏。遇到夏天暴雨小河涨水时常淹到戏台下面的房子。
夏天河舒河 发洪水时,河上的火烧桥和方家桥汪洋一片,学生无法回家。于是学生在一些单位伙食团里面买饭票搭伙。起先要粮票后来就是现金了。那时公社食堂的饭菜很好吃,最好吃的是河舒豆腐。在机关做饭的那位厨师是本地人现在都已退休,现在偶尔在家门前遇到他。他现在是一家馆子的顾问。那个时代时他是一个红人,乡邻红白喜事办席都要请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