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11时20分,南部县兴盛乡吴家拐村一个小山坳里,101岁的吴崇汉老人坐在自家菜园边晒太阳。吴老今年95岁的老伴吴宋氏,弯腰趴背给菜地松土。“喊她不弄这个她不听话,看嘛,吃过早饭就开始薅,到这阵了才薅完一分多地。”吴老对妻子的表现很不满意,老奶奶则以嘲讽的口气回敬:“你能干你来嘛,刚才掉进水沟里衣裳裤子打湿完,你咋个自己爬不上来呢?”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吴宋二老是南部县极为少见的高寿夫妻。他们的生活由政府、子女给予扶持。
结婚81年 哺育三男四女
吴家拐村地处大山深处,吴崇汉老人的家在一个小山坳里,青山拥抱,绿水环绕。昨日中午,在明媚的秋日阳光下,吴宋氏老奶奶一边锄地,一边和成都商报记者拉着家常。
“我今年95岁,他101岁。我14岁时嫁给他,生了10个孩子只带活7个,三男四女。大女儿今年75岁是老大,最小的儿子54岁。大儿子前年有了重孙,我家已经五世同堂了。”
今年62岁的吴正义是吴宋二老的二儿子。昨日,应成都商报记者要求,吴正义出示父母的户口簿和身份证。相关信息显示,吴崇汉老人生于1911年农历正月初三;吴宋氏老人生于1917年农历五月初七。“从二老发脉,以下的儿孙四辈,已经接近100人了。”吴正义说。
拄拐杖锄地 请人洗冬衣
国家政策规定,凡满100岁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政府100元生活补贴。吴崇汉老人说,这个钱他领到手了的。“此外,政府给老爹办了低保,每月补助70元;两位老人还有农村养老保险金,每人每月55元。以上收入总计280元,加上三弟每年给钱3000元,他们的生活零用基本上有了保证。”吴正义说,“他们吃粮由我供给,每年的米面大约为300斤。”
吴宋氏老奶奶说,老爷子年轻时当过兵,解放后还当过十几年村社干部,在当地算得上“能干人”。“ 他从90岁那年起,就不能做农活了;95岁以后,烧火做饭也搭不上手,这家里里外外就全靠我一个人。”说这些话的时候,老奶奶脸上并没有出现得意的神色,浑浊的眼光里,全是无可奈何的神情。
第一眼见到吴宋氏老奶奶的时候,她正在给菜地松土,吴崇汉老人则拄着拐杖坐在一旁眯着眼晒太阳,菜地的篱笆上,挂着老奶奶的拐杖。“吃完早饭我就开始薅,这一分多地用了3个小时。唉,看来我的身体真不行了。”老人说,今年春上她生了一场大病,家里人把寿衣都准备好了。“在床上躺了3个月,没进医院就靠乡村医生开点药,最终我还是挺过来了。”
吴宋二位老人目前仍单独居住,吴正义说,兄弟姐妹们年纪都大了,并且经济条件都不好。“三弟家条件稍好些,因此他就负责钱,我就负责粮。”
昨日上午10时,就在成都商报记者到达吴家之前,吴崇汉老人看了会妻子锄地,然后走从菜园边水沟上的小桥。“我听到他唉呀一声,过去看他已经躺在水沟里,衣服裤子全弄湿了。叫他爬起来他说爬不动,我又没法拉。喊了好一阵,二儿子赶过来把他弄上来。”
吴宋氏老奶奶说,除了一日三餐,平日里她还要洗衣服。夏天的衣服好办,每年冬季之后,棉衣裤和被子一类,就只有出钱请人来家洗了。“今年四月间,请了两个女的来家,供三顿饭,还喝酒吃菜,每人付了50元工钱。把我们一个冬天的厚衣服、被子全洗干净了。”
没有长寿经 不知重阳节
“我家一位在南部县民政局工作的亲戚说,他作过调查,目前在南部县境内,像我父母这样、至少一方年龄过百岁并且双方都在世的老夫妻,只有两对。”吴正义介绍。
问到高寿的原因,二位老人说不知道。“有人总结说他们一直住在山清水秀的吴家拐,生活清贫心态良好、热爱劳动与世无争。但这样的人在我们这里太常见了,这个不应该是他们长寿的秘诀。”吴正义说。
言及父母如此高龄却得不到更好的照顾,甚至还要自己种蔬菜,吴正义说这一切都是经济条件所决定了的,“我很内疚但的确又无可奈何。但母亲种菜只是一种弥补,他们平时吃的菜,绝大多数还是由我提供的。”
在结束采访时,成都商报预祝吴宋二老及吴正义重阳节快乐。三位老人一脸茫然,“重阳节是个什么节呢?”记者一番解释之后,吴崇汉老人还是不太明白地说:“老年人也成节了?”
问及当天的生活安排,吴宋氏老奶奶说:今天早上煮的是酸菜稀饭,中午吃红苕片煮面条节节,晚上准备炒点臊子煮面条吃。“菜油不缺,每隔七八天我们也要买一回肉。”
本帖最后由 嘉陵江畔白头翁 于 2013-8-1 14:2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