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探源
肇灯影儿
舟戈/撰文
肇灯影儿,《成都话方言词典》只收了肇、肇皮,肇(音邵):干扰、捣蛋;肇皮:故意伤面子,羞辱。《四川方言词语汇编》只收了灯影儿,灯影儿:皮影。其他方言字典、书籍就没有收得有了。
有句歇后语:灯影儿抠背——牛皮子造痒;俗话说,一个灯影儿一个笑头儿和尚。有一次,我在北书院街街边茶摊喝茶,遇巧与一个同桌的老头儿摆了一阵方言。老头儿做得多九几的样子,才说出了肇灯影儿的来历:民国十年(1921年),蓬溪一个川剧班子,有个出了名的摇旦叫邵登英(英,读英儿,儿化音),恰好就谐音肇灯影儿,她演《御河桥》中宣登鳌的妈,那是演得把观众的肚皮都要笑痛,不仅因为她引出了一词肇灯影儿方言,而且还因为她出一句方言歇后语:宣登鳌的妈——肇灯影儿。 川剧中的摇旦,多是扮演中年以上的妇女,其形象较为复杂,有贵妇人、普通妇女、媒婆、鸨母等,丑旦也归类为摇旦。这个角色的突出的特点就是醒和撒,也就是辛辣、幽默、灰谐、风趣,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硬是恰到好处让人叫绝而开怀大笑,那硬是肇灯影儿一个。肇灯影儿在四川话中运用广泛,如小娃娃费(调皮),大人爱说:“你这个肇灯影儿。”某人爱醒醒豁豁说笑话,大家就要说:“你娃硬是肇灯影儿哦。”哪个爱出馊点子,去整别个的冤枉,侧边人也要说:“他虾子一贯当肇灯影儿……”诸如,一件多好的事遭某人办拐了,或出洋相献丑,也算是肇灯影儿。 其实,我以为老头儿摆的肇灯影儿的来历,只是一个巧合,因为肇灯影儿理应源于灯影儿,也就是皮影。肇灯影儿,顾名思义肯定直接与灯影儿相关,皮影起源宋人庞英《谈薮》记载:“汉武帝夫人李氏死,帝思之。有齐人,名少翁,能之。夜设帐,张灯烛,帝坐地怅望,仿佛是夫人像。由是后世影戏。”成都皮影由北京、陕西传来,北京叫京灯影多在府第演出,陕西喊陕灯影多在民间庙会上演,前者京腔,后者秦腔,两者结合形成川腔的川灯影,一下川人就喜闻乐见了。川灯影又分成都灯影,川北灯影。成都灯影小巧玲珑,高约二尺,全身十三个关节,影片要成为活动自如的人物动物,全靠提手,又称拦门先生,也就是操作者高超的技艺,灯影儿戏班一般为三至六人,一至二人操作,其他以锣鼓、胡琴、唢呐等乐器伴奏,所有人都要兼唱白,戏中有文武不同角色,尤其是丑角,纱缦后的景物亦真亦幻,虚无缥缈,属最早的动画片、灯光戏,这下子,肇就不光是:干扰、捣蛋;肇皮也不寡是:故意伤面子,羞辱。肇还包含川人说的醒和散的意思,也就是幽默得逗人捧腹大笑。因为又是灯影儿又是戏,戏中人物发脾气了,还灯影儿吹胡子(灯影儿戏的一特技)。宣统元年的《成都通览》中《成都之游玩杂技》篇,灯影戏:“有声调绝佳者,不亚于大戏班。省城之影尤齐全者,只万公馆及旦脚红卿,二处之物件齐完。省城凡十六班,夜戏二千五百,包天四吊。” 在电影没有普及之前,灯影儿硬是皆大欢喜,尤其是小娃娃。因为肇,灯影儿就有乐趣,越肇就生意越好,久而久之,人们看灯影儿就是为了看肇灯影儿。 民国年间岂止一个摇旦邵登英,光是成都就有出了名的灯影儿雕刻师:卞灯影、刘灯影、仲灯影等十几位艺人。还有肇八哥儿,八哥:雀雀儿,会模仿人说话,好肇嘛,更逗人发笑。于是,川人说哪个肇灯影儿,也说肇八哥儿。
(原载《晚霞报》)
2011年4月12日第一稿
2011年5月20日第二稿
本帖最后由 舟戈 于 2013-8-5 08:5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