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北距绵阳60公里,西离成都153公里,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940个村,人口148万。县城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公里,常住 人口13万。三台古称梓州,历代是州、路、府、县治所,是川西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通道,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济发达而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的美誉。 宋咸平四年(1001年)朝廷把四川设为川峡四路,其中之一就是梓州路. 梓州是四川与成都齐名的川北重镇,八世纪的梓州,作为四川的第二大城市,城郭雄伟,交通发达,在川北重要交通要道的涪江凯江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这里有川北最大的码头,在这些码头上,曾旅居这里近两年的大诗人杜甫多次送往迎来,吟诗作赋。
随着绵阳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四川的副中心城市。三台的崛起也不历史所必然,在平静了千年以后三台将以其崭新的姿态迎接世界各地的游人。
着力打造三台盐文化与道教文化的和谐统一,将是未来三台走出去的第一张王牌。 四川人好吃嘴。麻辣二字地球人都知道。但麻辣只是表面口味,川菜真正的起点在盐味。四川人是天下盐味最重的人,他们喜欢用嘴巴去衡量人的生命价值。若是自由、豪爽,浑身通泰、不拘一格的,他们不说有情有义,只说“有盐有味”。反过来,一辈子谨小慎微,为物所役、与邻为壑的,就叫“没盐淡味”。白白来了世上一回。
中国史上最著名的丑女叫“无盐”,但四川的女子或辣或酸,或麻或嗲,都是有盐味的。美不美不在容颜,而在椒盐。有盐就是红妆的超女,无盐就是武装的巾帼。 四川人是“不成器”的,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鲁迅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换句话说,中国的根柢就在四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四川这块盆地,是一锅汤中最浓的一瓢
四川人堆头小,体格也象盐一样精干。如《马太福音》中基督曾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在中国的人群中,盐,恐怕是能为好吃的四川人找到的一个最好譬喻。而三台盐在历史上的盛行,同云台观(四川第二道教)的和谐关系,为把三台打造成道与盐文化城市,将永传于世。
三台自古以来就是蚕桑养殖圣地,打造丝绸与桑文化将成为历史与健康时沿的新风尚。
桑树又叫家桑、白桑,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桑科, 桑树对人类可以说全身都是宝,叶可养蚕;茎、皮纤维可织布;根皮、枝、叶、果均可入药,桑枝有降血压作用,叶有解热和利尿作用,果实具有滋补肝肾作用。开发以桑树以为的健康绿色食品在三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并将以其时尚的定位,美容养颜,健康长寿的诸多功能成为新一代的佳品。
鲁班湖碧波千里,浇灌着万亩良田,让一方百姓衣食无忧,鲁班的水文化传承都江堰,
都江堰所传承的精神在鲁班的身上得到了发扬与福泽一方。
三台这块经历几千年的文化古城,风光与智慧共存,文化与健康并进的大都市将又次光耀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