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故里,文化内江。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内江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大千牌”,同时修建了张大千纪念馆,举办了第一届“大千文化经贸节”、“大千国际民间艺术节”等活动。2004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大千品牌”,写进了市委第五次党代会报告。2009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内江市文化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和“文化产业推进办公室”,提出打造以“大千文化品牌”为核心的内江文化产业。2012年2月,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以来,继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把打造享誉全国的“大千文化品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全市相继建成了大千路、大千园、大千纪念馆、大千国际酒店、大千美食街,成功举办了大千美食节、大千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张大千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张大千作品展”、大千故里万人书画活动、“大风雅集”临摹张大千艺术作品等活动;完成了30集电视连续剧《张大千》、电视纪录片《走遍中国》内江专辑协助拍摄等工作。
内江打造大千文化品牌,就是着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纵观国际国内大环境,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内江打造大千文化品牌面临着难得的良好机遇。个人认为,当前内江在推进新城建设、旧城改造之机,应 突出城市主题文化公共视觉艺术系统建设——————
城市主题文化公共视觉艺术系统,即把城市主题文化的文脉精神、文化意向、文化图形在城市的街道、广场、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还应表现与城市识别系统的独立性,把主题文化视觉美感完整的表现出来。在规划和设计中,应把“大千故里·文化内江”这一主题文化贯穿到整个公共艺术系统之中,体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主题文化内涵,形成具有主题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艺术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主题文化景观系统,如城市公共艺术空间布局,公共艺术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等,都不能游离主题文化之外,同时,应规划、建设(改造)一批城市广场、城市景观大道、城市公园,把主题文化人文景观融入城市的园林、雕塑、建筑小品当中去,把它们统一在“大千故里·文化内江”这一主题文化的体系之内。在建造城市主题人文景观时,应注重主题的统一,注重城市的视觉表现应与生态环境、历史特色相结合,强化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主题营造(标志性建筑的主题化),使内容与形式相统一,使精神与风貌相统一,使色彩与标识相统一,使审美与意向相统一,用与城市主题有关联的文化名人为城市街道、广场命名,修建名人主题雕塑,借助名人文化增加城市主题文化蕴涵,建立起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视觉识别体系。通过对城市整体色彩、明暗、布局、格调的主题构建,让城市的视觉意识得到加强和突出,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审美,塑造具有主题人文形态的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凸现公共艺术空间的人文内涵和主题特色,逐步建立城市主题文化精神气质。
重点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 把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作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逐步扩大文化旅游商品在旅游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素质和产出效益。鼓励和支持单位、个人开发富有地方特色、景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商品。规划好旅游小集镇、旅游物流街和购物点,为旅游购物提供场所和平台。支持个体和私营企业开办旅游定点购物商店,改善旅游购物环境,推动商贸旅游发展。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旅游商品精深加工和包装。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制作一批具有民俗风情和文化特点的纪念性工艺品。鼓励、支持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举办具有本土特色的优秀旅游商品征集、评比和展示、展销活动。
精心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应整合和壮大文艺作品创作队伍,制定激励政策,利用文化专业队伍、专家名人、科研院校、民间艺人、社会中介机构等,对内江生态文化、名人文化、古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进行认真挖掘、整理、研究,鼓励作品创作。特别是要以名人文化、民族风情、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作为创作主题和背景,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作热情,通过文艺作品、文学创作、影视作品、音像制品、广告画刊等不同形式,创作一批人们喜闻乐见、独具风格、内容健康、内涵丰富的作品,不断提升内江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