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是:徐七爷养了二十多箱野蜂。这不仅生起了我的好奇心,更使我对他所养的野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野蜂从哪儿来?野蜂怎么养?野蜂的蜂蜜怎么取?野蜂蜂蜜的营养价值如何? 看着我好奇的神态,下午,具有近四十年养野蜂经历的徐七爷把他养野蜂的过程娓娓道来:养野蜂的第一步是收集野蜂。每年农历的三至六月份,是野蜂活动频繁日期。野蜂这时要找好的蜂巢,或在树洞,或在山岩上。所谓的收集野蜂,也就是利用野蜂的这一特性,用一节原木把中间掏空后,然后把两头再堵上,原木的外面钻几个孔以便野蜂进出。做好这样的蜂桶以后,就把它背去放在野蜂可能栖息的山岩上。每三五天去看看,有否野蜂在蜂桶里筑巢。如果有,等到天黑野蜂都归巢了,就把蜂眼堵上,把蜂桶背回家。背回家后,在预先做好的蜂箱里面放进一至三张蜂皮(也就是人工的蜂巢),蜂皮上一定要有一点蜂蜜。然后把蜂桶的一头打开,对准蜂箱猛一抖,绝大多数的野蜂就随蜂王掉进了蜂箱。马上把蜂箱的盖子盖好后,又把蜂桶的一头又堵上,同时将蜂桶放在蜂箱的旁边,蜂桶里剩余的野蜂自己就会寻着蜂箱钻进去了。第二天,又把蜂桶背到山岩上去放好,以便再次收集野蜂。蜂箱是一个长方体,里面悬挂着蜂皮。每张蜂皮的两面都有蜂巢,一张蜂皮大约有14000个蜂巢。每张蜂皮上面野蜂横着把它分为三个区域,上面三分之一的蜂巢是酿蜜区,中间三分之一的蜂巢是存放花粉区,下面三分之一的蜂巢是蜂王产卵和幼蜂繁殖区。根据野蜂的数量,有的蜂箱放六七张蜂皮,有的放三四张蜂皮。 野蜂收集到后,每天都要打开蜂箱看看,一是观察它的筑巢情况,刚收集回来的野蜂要看看是否缺糖?要留得住它在蜂箱里安家。二是要看看蜂王的活动,是否安心产卵?三是要看看蜂箱是否长棉虫?如果长了棉虫,就要用青霉素消毒。刚收集回来的野蜂管理就比较精心,一旦开始酿蜜了,就轻松一些了。由于野蜂不同于西蜂(就是人们通常所看见在田边地头的,追着花期走的那种),它的个头小,野性十足,稍不注意就要被蛰。每天管理时,必须戴上面罩,手套,袖套。把腰扎紧,裤腿也要扎紧。 每箱野蜂就一个蜂王,也就是一个种群。一个蜂王产卵的使命一般就一年,个别的有两年。如果蜂王产卵的数量少,质量差就要被淘汰,由新的蜂王替代。新蜂王的产生可以由野蜂自己繁殖,也可以人工繁殖,一般人工繁殖的蜂王质量要比自然繁殖的好。人工繁殖蜂王就是在本箱蜂巢里挑选个头好的蜂卵,用专用的工具选出多个蜂卵分别放进做好的蜂囊。待七八天后蜂王孵出,长成熟后它就和公蜂交配。交配完毕,蜂王就开始在蜂箱里产卵。蜂王在蜂箱里每天不停的产卵,一个蜂巢它就产一枚卵。它不停的产卵,幼蜂就不停的孵出。一只野蜂的寿命也就几个月。野蜂有比较严密的分工:有采花粉和蜜的;有打扫卫生的;有看门的等等。采回的花粉就在大腿上裹着,而蜜却在喉管下的糖囊里。花粉采回后放进花粉蜂巢里,蜜糖采回后一方面喂养蜂王,一方面吐在蜜巢里。每个蜜巢装满后,就有野蜂吐蜂蜡把蜜巢给封上,以便以后食用。 听到这里,眼见那蜂箱里的蜂皮,耳边不停的响着野蜂嗡嗡的声音,我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正六边型的蜂巢正反两面排列整整齐齐,丝毫不差。有人称蜜蜂为伟大的建筑师一点儿不为过;五颜六色的花粉,把一个个蜂巢填得满满的。野蜂仅靠两条腿裹着花粉,不知要飞多远,采多少朵花,要飞多少趟才能填满一个蜂巢。它们无怨无悔,一躺又一趟,一天又一天的这样辛勤劳作直到老死。在人类追逐名利的今天,我们真是自叹不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