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突出四大重点 扎实推进新一轮“三村扶贫行动”
今年以来,简阳市紧紧围绕“六个更加”目标,按照“一路二水三产业四增收五民居六阵地”总体思路,突出抓好基建、产业、政策、智力四大扶贫重点,创新方式方法,加大推进力度,力促新一轮“三村扶贫行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突出基建配套,夯实基础经济发展。始终坚持“基建先行”的理念,通过项目打捆投放、群众筹资投劳等举措,狠抓道路、水利、民居、阵地等配套建设工作。按照“通村达社”的目标,切实加快扶贫村断头路、通村联网公路、通村通畅工程和农村“便民路”硬化建设。着眼于农业农村用水需要,积极开展安全饮水、红层找水、旱山村集雨节灌、集中供水等基础水利项目建设,实施山平塘清淤、囤水田护埂等蓄水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和建设,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实施农民聚居点建设,同时建立基础设施项目管护长效机制,尽可能发挥长久效益。目前,全市扶贫村共硬化村道71.7公里、社道77.6公里、入户路14.2公里;新建蓄水池267口、提灌站15处,整修水渠11.5公里;建成村民聚居点9个,新建农房405户,危房改造239户。
突出产业培育,拓宽渠道助农增收。倡导“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理念,坚持种植业建园区、养殖业建小区,通过外引、内育等措施,壮大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在产业规划上,坚持种养并举的思路,大力推广适合扶贫村群众的产业项目,重点发展水果、蔬菜、生猪、山羊等易学易懂易见成效的项目。在发展模式上,注重讲究实际,推行种植业连片发展、养殖业规模养殖的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户结合实际,实施小型分散种植和养殖,力求尽快见成效。在推进方式上,强调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2012年,全市48个扶贫村养殖“两畜”(生猪、山羊)2.3万头;发展水果、绿色蔬菜、特色种植等21700余亩。2013年上半年实现人均增收近800元。
突出政策支持,整合力量扶贫帮困。按照李佳书记提出的“三凡是”理念,充分利用和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特别是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和使用力度,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整合农综开发、退耕还林、农网改造等涉农资金,打捆集中用于扶贫解困。采取以奖代补等办法,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投入扶贫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股田制改革,加速贫困村产业升级。加快推进云龙镇、五合乡连片扶贫开发及11个边界村综合帮扶试点工作。整合“特殊党费援建”等项目,新建扶贫村村级活动阵地6个。深入推行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引导扶贫村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一”、“一帮几”的结对帮扶形式,帮扶困难群众1047户,切实解决了扶贫村群众的实际困难,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同。
突出智力扶持,提升能力自主发展。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理念,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切实增强扶贫村群众自我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方法,邀请各类专家到扶贫村现场授课,积极开展各类外出学习参观活动,促进扶贫村群众更新观念、开阔思路、提升能力。巩固县级领导和科级干部“十个一”联系活动,向特困户传递新观念,传授新技术,实施“一户一策”帮扶,全方位拓展致富门路。充分发挥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的作用,广泛开展“1+1”、“1+N”结对帮带活动,通过带观念、带技术,切实提高扶贫村群众生产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学习培训1300余场次,选派党员群众到先进村、先进地区考察学习790余人次,并催生了一大批养猪能手和蔬菜大户的先进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