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学:创收助民奔小康
他是一位积极投身科技兴农事业的退伍军人,他依靠科学技术带领农民兄弟增收致富。他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组织,开展科普活动,进行科技示范,引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他让农民感受到了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可喜变化,提高了农民的技术能力,并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他就是吉林省农技协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会长、“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王文学。
“要让农民兄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25日一大早,当记者见到王文学会长时,他已经在办公室忙碌开了。自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成立以来,每年秋收完毕,11月上旬便要开始为农民兄弟们开班授课了。“要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给他们安排老师授课”,王会长说。
王会长给农协工作人员布置近期任务
2004年,王文学带领8名退伍军人以“支部加协会”的模式创立了“梅河口市农业经济技术协会”。协会不收取农民的任何费用,并且通过技术指导、订单农业和信息服务等方式,为农民兄弟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提到最初建立协会的初衷,王会长笑着说,“最开始进行考察的时候,我们发现梅河口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地理条件都处于优势,如何能在当下的基础上增产增收,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王会长看来,成立这个协会的最大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兄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让大家能够真正地创收致富。传统的种植方式,往往有技术上的缺陷。一年的实践,大家就明显感受到了科技种田比大家伙儿散漫种植产量有了明显提高”。王会长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往的玉米种植往往有30%至50%的倒伏率,现在通过铺设钾肥等技术方式,除非是极端特殊的天气影响,玉米现在基本不倒伏。
经过3年的技术摸索,2007年,王文学带领农民成立了梅河口市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梅河口市绿优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个过程中,让农民兄弟转变固有的观念很难,我们也要逐步摸索”,王会长告诉记者,为了种出合格的高品质的绿优水稻,首先就要“养地”。“以前的地可能使用过不符合标准的化肥和农药,现在为了生产绿优水稻,就必须通过养地的方式把残留的农药化肥给排除出去”,据王会长介绍,通常“养地”需要3至5年的时间。但几年下来,不少农户也真正体会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养好的地搭载统一的优质种子、化肥和农药,质量和产量都有了巨大的提高。
“以前进行理论培训,那些种地的人都不爱来,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可听的。现在就不一样了,种地的大家伙儿都特别积极,因为他们体会到了技术的重要,都主动报名参加培训”,王会长笑着说。
农业协会的书记刘建东告诉记者,“老百姓对我们协会非常认可。我们是开春的时候统一发放种子,然后统一发放无残留农药和有机肥,真正打造绿色品牌”。刘书记认为,合作社是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通过合作社把农民兄弟组织起来,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技术,促进粮食的增产增收。“现在合作社里也不是所有的成员都种植绿优水稻,我们会发掘有带头作用的先进性人员,让他做一个带头示范作用”,刘书记说。
“挣钱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莲花村的村民吕福海务农已经有30多年了,但最近6年来,“我这个老农民也有了新变化”,吕福海笑着说。
王文学会长和村民吕福海(左)下水稻田实地考察
2006年,眼见到科学技术给种植带来的可喜变化,吕福海加入了农业协会。“首先农协里面的种子和化肥就让人放心。种子、化肥和农药这几样统一管理,加入协会之后,我又接受培训,知道什么时候上肥用药,自然就增产增收了”,吕福海告诉记者,以前玉米每亩地也就能收1600斤,现在每亩地能有2000斤的产量。对于吕福海以及协会里面的成员而言,销路也是不愁的,每年到了年底的时候,协会都会进行统一收购。
谈到绿优水稻,吕福海说:“我自己有水稻田287亩,全是种植的绿优水稻。”吕福海表示,种植绿色水稻收入高,同时要求也高,必须严格执行农业协会的种植要求,经受住了最后的检测,协会才会收购。
加入农业协会,确实改变了吕福海的生活,“我现在收的粮食,相当于以前整个屯子的粮食,科技确实给我们农民带来了好处。我现在也挣钱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这都要感谢合作社,感谢王会长!”
王会长告诉记者,现在农业协会实行的帮扶政策,就是让一个模范带领更多的老百姓富裕起来,让大家都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成果,“吕福海也是我们的党员代表,他积极发挥着一个党员的先进作用,他现在帮扶着10来个家庭积极致富”。
“我希望合作社能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上级也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大力支持,今年省里推动的"科技支农"活动,就是协调组织支持我们农民科技种田,大家可以优先享受低息贷款等照顾”,王会长介绍。合作社现在的粮食销路,是以接受各地的订单为主。当下合作社签下玉米订单3.5万亩,绿优水稻订单1.5万亩,有效地推动了梅河口以及周边市县的粮食产业发展。
“我们销售靠的都是口碑,靠的都是口口相传。一方面我们严格把关粮食的质量,保证我们的产品天然绿色;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为农民提供好服务,做好产销一体,要让农民零风险,要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好政策和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发展”,王会长说。今年台风突袭吉林省时,王会长也带领着农业协会的成员对农产品进行补救,“这首先是对农民兄弟精神上的支持,让他们吃定心丸”。
王会长同记者谈了很多,与农业协会有关,与合作社有关,与农民兄弟有关,但就是不谈自己。这样一个劳动模范,他领先创办农业协会,无偿为农民提供科普培训,积极推动科技兴农、增产促收……虽然在军营的时间只有四年,但这段岁月铸就了王文学刚强坚毅、朴实无华的性格,他也用他的真诚感动着农业协会和合作社里的每一个成员。
谈到对于将来的规划,王会长说,“我们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要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绿色产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绿色食品。这些年来我们发展农村经济组织,成立协会和合作社,让种地的大伙儿聚在一起,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科学种田和科学管理。今后我们也要让更多的农民多学技术本领,增收致富。让每家每户都走入合作社,走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我要在其中发挥好一名党员的带头作用,这也是我最大的心愿”。(记者 陈尤欣摄影报道)本文出处:http://news.hexun.com/2012-10-29/14732353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