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王皮影的传承之路
http://news.cnncw.cn/pdf/ncrbnew/res/1/20130911/96471378858598500.jpg
牛皮刻成的各种人物被投影到幕布上,或翩然起舞,或提枪厮杀……9月5日晚,在阆中古城华光楼附近的一座民居内,参加首届全国重点旅游网络媒体四川行的记者,正在欣赏川北王皮影的表演。 “真没想到,阆中的皮影能传承得这么好。”中国网旅游频道主编尤紫璇赞不绝口。
48岁的王彪是川北王皮影艺术团团长,据他介绍,川北王皮影艺术团在这里已经连续表演了6年。现在,艺术团有20多个成员。
阆中市文化馆副馆长邓晓东说,王皮影肇始于康熙年间,是中国唯一以姓命名的皮影。出生于阆中市宝台乡的皮影大师王文坤取各地之长,融入川戏元素,把王皮影发扬光大。
“我从11岁开始学习皮影。”王彪说,王皮影传到他这一代时,已是第七代了。小时候,他跟着爷爷王文坤四处演出,“皮影表演很诙谐,一些土话很好笑。”
王彪回忆,皮影表演内容多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爷爷因此遭到批斗,他的父辈不再学习皮影表演,造成皮影传承的“断代”。
看到王彪喜欢皮影,王文坤请了川剧演员上门教他乐器和唱腔。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电视走进寻常百姓生活,皮影渐遭冷落。王文坤受电影的启发,突破旧的表演程式,把川剧、民间小调加以融合,而且把皮影放大一倍。但是,这没能拉回观众。为了生计,王彪不得不放下皮影,辗转广东等地打工。
然而,一次偶然事件,让王皮影再次受到世人关注。
1986年底,奥地利人卡密斯基看了王文坤表演的单人皮影。在他的促成下,王皮影家庭艺术团一行4人,于1988年6月前往奥地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7天,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走进金色大厅的民间艺术团。
“爷爷到维也纳表演皮影戏的时候,我在外面打工。”王彪说,当他得知家族传承的皮影艺术走出国门,感到很兴奋。
2000年的一天,在东北打工的王彪返家途经北京,在一家古玩店看到很多皮影。店老板收藏的一张照片,居然是爷爷王文坤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的影像,这让他很受触动。
2002年,王彪和弟弟王访结束打工生涯,在成都的一家茶馆表演皮影。之后,兄弟俩还到北京、杭州等地表演皮影。
2004年,兄弟俩受邀回到家乡演出。王彪说,外地游客到阆中古城,总少不了要看场皮影。一年后,他注册成立了“川北皮影艺术团”,在古城的一家客栈租了几间房,一边演出,一边制作皮影,创作新的节目。
2007年4月,王彪在阆中古城华光楼附近租了门面,开餐馆,演皮影,出售皮影工艺品。川北王氏皮影艺术团、王文坤皮影班相继挂牌成立。“一年要演六七百场,一年毛利100多万元。”这时,王彪开始考虑皮影的传承了。
王彪说,他的儿子王晓彬表演皮影快10年了,早已独当一面。
“80后”的王晓彬在师范学校读书时,一次考试,有一个题目他没答上来,而这个题正是关于王文坤赴奥地利表演皮影的一段历史。老师很纳闷:其他学生答不出来可以理解,王晓彬居然连家族这么重要的事都不知道?
当年暑假,王晓彬到成都,连续两个晚上看父亲的皮影表演,然后提出,也要表演皮影。王彪马上给儿子演示,几遍下来,王晓彬就上场了。
王彪让儿子担任副演,在他的掩护下,首场演出没出什么纰漏。
“平时演出,儿子担纲乐队鼓师,相当于整个演出的总指挥。”王彪说,现在,皮影表演的每一个环节,儿子都能胜任。
王晓彬说,作为王皮影第八代传承人,他考虑的是如何把传统文化与市场结合起来。去年,他在父亲的带领下,首次到欧洲演出,“看到外国人如此钟爱皮影艺术,我也坚定了把这条路走下去的想法。”
这几年,王彪不断更新演出内容,甚至创编了“迪斯科”风格的皮影戏,开一代新风。王彪说,《皮影迪斯科》是为游客创编的。他把影偶做成现代帅哥靓妹的造型,再配上迪斯科音乐,深受游客喜爱。2009年,王皮影应邀前往美国演出,王彪带去的《皮影迪斯科》受到华盛顿、洛杉矶等地观众热捧。
第21届国际木偶皮影艺术节上,王皮影打造出全球最大的皮影,首次不使用幕布,人影同台,演出音乐剧《桃园结义》。剧中主要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的高度达3.8米。
这些年,王彪不光教儿子皮影,还免费授徒。他招收了22个学生,包吃住,还发工资。曲牌、锣鼓,一样样学下来,学生们一个个离开了,投入的11万元培训费打了水漂。当这批学生中的最后一人离去时,王彪流了泪,“没想到皮影传承竟如此困难。”
2008年6月,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川北王皮影赫然在列。王彪和弟弟王访被确定为王皮影第七代传承人。
2011年,王彪招收了6个大学生。这一次,他决定首先选好人,对皮影要热爱。在传授时,不再急于求成了,先培养兴趣,慢慢引导。这一次,王彪不给学员发工资,而是与每个学员签了合同,承诺在他们完成学业后,可留在皮影艺术团就业。
在距离华光楼不远处,已经获批的“王皮影民俗文化园”即将兴建,这里将成为川北王皮影传承、皮影制作、展览表演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