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罾镇,原名搬罾溪,场北有小溪入嘉陵江,入江口上下200米的回水沱多鱼虾,常有人在此搬罾(罾为一种捕鱼工具)捕鱼,搬罾镇因而得名。此地又有“石狗坝”和“石笱坝”之名。“石狗”,是此地民间传说中,农民用在耙子上的压石。这块奇石之奇,在于压耙轻重随土而变,既能省力又耙地平整,而且平时不现,要时才有。后来,“石狗”被一陕西客盗走,当地人怀念此物,故把这里称为“石狗坝”。
“石笱坝”的“笱”是竹编的捕鱼工具。捕鱼人常在江河中砌一拦水石梁,中间开几处缺口,把笱放于缺口处,捕顺水流入的鱼虾。
南北朝时,后魏曾在此设南宕石渠,筑有郡城。清嘉庆年间爆发白莲教起义,起义军由达川(今达州)、渠县等处直逼顺庆,曾占领嘉陵江以东地区,顺庆官府为抵挡起义军,在嘉陵江沿岸的将军滩、磨垭口、老官庙等处设防。事变平息后,就称这些隘口为搬罾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