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将村分为班子软弱涣散、经济发展滞后、阵地危旧狭小等3种类型,实行分类转化。 一是抓队伍,提升三类党组织号召力。着力加强三类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三类村党组织晋位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一是选配好党组织书记。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采取从农牧民致富带头人中“选”,从外出务工人员、经商能人中“引”,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中“请”,从复员退伍军人中“推”,从乡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派”等形式,选强配优村党组织书记。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把那些“双带”能力强、道德品质好、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致富能人、技术人才、回乡大学生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并为其提供社会治安、生态管护等岗位,为后备干部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提高了后备干部的工作能力,增强工作积极性。三是着力提高干部素质。加强三类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二是抓发展,提升三类党组织发展力。利用村结对帮扶工作和“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工程”的有利契机,采取县级领导联系指导、包扶单位结对帮扶、落实项目支撑推动等措施,加快三类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的步伐。一是联系指导,统筹推进工作。进一步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总联络人”职责,协助联系县级领导开展协调调度工作,推动整顿转化工作扎实开展;二是落实项目,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深化村结对帮扶工作,动员包扶单位主动联系村,通过落实项目和提供资金的方式,帮助村强化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三类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三是谋划思路,加快发展步伐。结合“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工程,积极动员包扶干部与“两委”班子一道谋划村发展思路。 三是抓功能,提升三类党组织凝聚力。通过采取加大三类村阵地建设力度、鼓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等措施,提高三类村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三类党组织凝聚力。一是加强阵地建设。采取从上级部门争取一点、县财政补一点、乡镇财政挤一点、包村单位帮扶一点,村自筹一点的“五点筹资法”,多渠道争取村阵地建设资金。二是发展集体经济。积极引导村利用荒山、林地、草场等集体资源优势、村所处的地域优势、村结对帮扶的组织优势、“两委”班子领办创办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优势,以及其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培育壮大集体经济,不断增强三类村党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完善服务机制。积极组织乡镇和村党员干部开展了以“访民情、问民需、知民意”为主要内容的“民情大走访”活动,广泛收集群众的服务需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