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是一种贪图虚名、不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历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为什么形式主义屡禁不绝,依然能够在一些部门和单位滋生蔓延呢? 形式主义做法的习惯性,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在人们心目中,形式主义的某些做法似乎已成惯例,并因习惯成自然而被人们认可。比如,有的机关下基层一味追求多少人次、多长时间,而支出多少费用、解决多少问题,则很少有人问津。 形式主义目的的隐蔽性,容易模糊是非界限。形式主义的出发点是沽名钓誉,为了给自己赢得好名声,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进而达到个人目的。 形式主义危害的滞后性,容易淡化监督意识。形式主义热衷于编造经验,塑造典型,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把想法当做法,把布置当落实,把过程当结果,以致天天抓落实却落实不好,年年打基础却基础不牢。 形式主义诱因的多重性,容易增加抵御难度。形式主义如此猖獗,与官僚主义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到基层检查工作,听的是事先准备好的汇报,走的是事先计划好的路线,看的是事先安排好的典型,讲的是事先准备好的讲稿。有的领导干部闻喜则笑,闻忧则跳,听了假话当成绩夸,听了真话当问题抓,致使基层报喜得喜,报忧得忧。这种是非不分的褒贬,增加了抵御形式主义的难度,为其流行开了绿灯。 形式主义图虚名,招实祸,误党误国误民。它不仅妨碍党令军令畅通,浪费宝贵资源,贻误发展时机,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而必须加大对形式主义的纠治力度。 树立正确观念。有效克服形式主义,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三个观念:一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二是抓工作与求实效相统一。三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改进领导作风。首先,要从领导机关做起,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活动,不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并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学习传达会、检查评比会、经验交流会和总结表彰会等。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做法,一旦发现部属弄虚作假,应及时予以曝光。有效克服形式主义,领导机关必须改进工作方法。 强化监督意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辨别能力,强化群众的监督意识,使群众明确抵制形式主义的责任,自觉同形式主义作斗争。疏通民主渠道,推进制度创新,力求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因此,干部选拔任用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上级领导、直接领导和周围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