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38|评论: 0

如何抵御虚假信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7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经·小雅》中有句诗,“如何昊天,辟言不信”,意思是说在流言满天飞的时候,任何合乎法度情理的解释都不会有人相信了。2000多年前,古人就在感慨辟谣之路的不易,而今天这条路走起来似乎更加艰辛。(来源:人民日报)面对如此形势,行政机关与媒体当然应该反思改进,但作为更广大受众的我们每个人也需要自省,为何要依赖辟谣才能看清事实,而不是在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前提下给真相更多空间,让谣言不攻自破?
承担话语责任需要“慢思考”。
面对纷繁复杂的传播流、置身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专业化的新闻生产机构尚难以避免坠入信息失真的陷阱,作为个体,就更不能不谨小慎微。在网络信息的汪洋大海、潮起潮落中,没有冷静的分析、理性的判断、务实的求证,就很可能被一些编织得“有依据”“有道理”“有噱头”的谣言牵着鼻子走,甚至脑子发热、情绪失控,当了谣言的“二传手”和放大器。(来源:人民网)
所以,在变幻多端的网络传播快时代,小小指尖上的每一次转发或评论,都意味着沉甸甸的“话语责任”。除了权威部门的及时发声,每一个握着鼠标、敲着键盘的人,都应对其发布和转发的信息负有一份责任,这是遏制谣言的重要基础。而只有当我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善于慢思考,才能承担起这份责任,避免徒然消耗公众情绪和社会资源。
慢思考”有助于公共讨论空间的良性发展。
不可否认,在自媒体盛行的传播快时代,丧失思考能力的不在少数,甚至成为多数派,并且这种声音在喧哗和嘈杂中淹没了理性的声音,让智慧的声音在沉默的螺旋中被边缘化。而成为一个理性的公民,营造一个健康、良性的公共讨论环境,这就要求公众在甄别呼啸而至的海量信息时,有必要给准确判断多一点维度、给还原真相一点时间,让我们的思考慢一些。可以好奇,但别轻信,可以判断,但别仓促。我们完全可以等一等,因为当人人争先恐后的表态时,审慎往往才是智识上的成熟。我们迟疑,是为了更好地确定,而中间的道路无他,无外乎问问自己这合不合逻辑,有没有证据。
信息传播越快越简单,我们越需要用一杯茶的时间思量一下、搜索一番,或者让信息沉淀一会儿,多一些交叉质证,很多臆断就会不攻自破。先辨真伪,再论是非,这样的顺序才会让公共空间更有效率。也只有“自己动脑子”而不是简单地站队时,不标签化和概念化,每个人成为负责任善思考的个体,传播“快时代”的“快”才有意义。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