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友鹤(1913~ 1984)男,川剧旦角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祖籍四川彭州(彭县),艺名筱桐凤。8岁入金兰科社学艺并登台演出,后拜陈翠屏为师,专工旦行。青少年时代在泸州、资阳河一带搭班,博闻强记,潜心学艺,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建国后,历任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四川分会名誉主席。1952年与周企何合演《秋江》,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二等奖,剧目一等奖。 1980年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举办了“阳友鹤舞台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他戏路宽广,文武兼备,闺门、青衣、鬼狐、刀马、花旦、奴旦皆能。唱腔朴实刚健、流畅舒展、韵味醇厚,独树一帜,既能保持川剧高腔的共性,又能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表演情绪饱满、气脉连贯,内心活动丰富;做派讲究规范,程式的选择运用得心应手。他善于学习、吸取前辈川剧艺人和各剧种的长处丰富自己,所演剧目力求有独创的特色,在剧本、唱腔、表演、舞蹈等方面时有改革创新。曾致力于服装、化妆的革新和时装川剧的演出,对川剧旦行表演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多有建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川剧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和兄弟剧种之间的艺术交流,贡献颇多。乐于提携后学,热心传授技艺,陈书肪、许倩云、廖静秋等都受过他的教益。代表剧目还有《刁窗》、《金山寺》、《八宝公主》、《打神》、《貂蝉》、《别宫出征》、《铁笼山》、《打神告庙》等。著有《川剧旦角表演艺术》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