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44|评论: 24

[推荐]5.1节首游__下勿角白马藏寨(添加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7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马九大碗

下勿角原生态白马藏寨

5.1”节首游

2008年迎奥运、免门票!)

 

诱饵:看原始亻刍 、拜千年神树

      品白马九大碗、吃生态土鸡宴

      解读白马特色文化、享受藏家欢乐度假!

首游式:2008年5月1日

行:(以下线路请自驾游客自由组合!)

绵阳--平武--下勿角原生态白马藏寨(当天抵达);

住:家庭旅馆、青年旅社3-8人间,公共卫生间,条件较艰苦)

食:白马九大碗(山珍野味)、生态土鸡宴(自然放养)、粗食杂粮

游:A原生态白马特色文化体验(参观白马藏寨、白母广场、白马文化陈列室,朝拜白马神庙、老虎庙,祭拜白马神树,研究白马藏族文化);B欢乐休闲度假(欣赏“雾展山”风景,观看规模土鸡开放式养殖场、野猪开放式养殖场,户外棋牌娱乐、高半山户外品茗等);C高半山农作物观赏(观看特种农作物种植)

购:野菜山珍、生态肉品、风味食品、手工艺品(亻刍 舞面具)等

娱:A观看亻刍 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参加白马藏人歌舞联谊晚会(跳火圈舞、唱酒曲子、对情歌、涂墨活动参与性强的自娱自乐节目),欣赏迎宾礼仪、新人嫁娶等白马民俗文化展示活动;B高半山户外放风筝、箭射土鸡(象征性狩猎)、农活体验、荡秋千、抛飞碟、打弹弓、逛田园、山地寻宝等;C拜访白马人家(解读“火圈舞跳不累/咂酒喝不醉/酒曲子唱到天儿亮/扯一把阳光作衣被”的白马人原生态生活)

费用:

散客:

团队(16人以上):

自愿消费项目:棋牌娱乐、品茗、放风筝、箭射土鸡、农活体验、荡秋千、抛飞碟、打弹弓、山地寻宝等及购物。

拜访白马人家,品尝白马土鸡宴敬请提前联系,议价消费!

 

温馨提示:首游当日接待游客人数控制在300人以内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白马藏寨下勿角5.1节首游

 

藤与树的恋曲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白马藏寨下勿角5.1节首游

下雪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em02]

热烈欢迎绵阳的朋友到下勿角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5.1节首游__下勿角白马藏寨(添加中)

白马男人
亻刍 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亻刍 舞惊艳冰瀑节

1月9日上午,以古朴大方、强劲有力、热烈磅礴而闻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亻刍 舞”作为第四届九寨沟冰瀑节开幕式的迎宾舞蹈,刚一亮相,立刻就将参加冰瀑节的嘉宾带进了旷古、原始的氛围和意境之中,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穿越时空回归本原的震撼。30分钟的表演,成为开幕式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珍珠滩冰瀑下,阵阵莽号声中,只见在一个头戴狮首面具的人领舞下,其他头戴各种动物面具(依次为牛头、虎头、龙头、豹头、蛇头、鸡头、两小鬼、两大鬼)的人跟随起舞。他们以点踏步、穿花的踮跳步为圈舞,以蹉步、小腿划圈蹲步、左右跳转圈为动律,结合上肢动作,时而转圈、时而飞舞、时而跳跃、时而穿行,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动物各自的形态。神秘而原始的美,向人们传递和谐、吉祥的祝福,传达 “天人合一”的信仰情怀。
   
亻刍 舞”,意为吉祥面具舞,俗称为“十二相舞”,有活化石舞的美誉,距今已有2000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原始舞蹈。它源于白马藏族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带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亻刍 舞”主要分布于九寨沟县的勿角、马家乡等高半山寨。勿角乡英各村下勿角的亻刍 表演队是亻刍 展演的姣姣者,这次惊艳亮相冰瀑节,立即引起了多家媒体关注。东方卫视当即为他们拍摄了表演专题,并表示要利用传播优势,将这一民族奇葩推介给全世界人民共享。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马藏家打搅团 
                   

 

 
   “今天吃搅团。”当我们一行人从班文玉老支书处回到村支部委员然介塔家时,女主人就迫不及待地问到:“吴书记,你吃得来不﹖”
   “搅团”,在记忆中,是儿时全家人的救命饭。每天看着奶奶做搅团,又欢喜又害怕。欢喜的是奶奶做的搅团味道是全村最好的,
引诱着我舍不得放碗;害怕的是天天吃搅团,自己都成“搅团”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偶尔也吃吃搅团,但总不合奶奶做的那个味儿。


    “我们这里原来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说道。”女主人一边往地炉子里添柴火,一边说:白马人日食三餐,早上糍粑和面块,午间馍馍打打尖,夜饭搅团下酒到明天。
    女主人顿了顿说:“原来,口粮少,粗粮又多,我们几乎每顿饭都不离搅团。搅团这东西含水量大,少量的玉米面粉就可以做出大体积的食物,既充饥又经饿。”
    “如今吃搅团可是个稀奇事啊!”乡政府的老赵接过话题,不紧不慢地说:“退耕还林后,农民很少种玉米了。现在做搅团一般在冬天农闲时候,新磨的面粉味道特别香。”
    老赵为乡驻村干部。他参过军,当过乡治安员、护林员、林政员、乡人大副主席,如今是乡政府主任科员。在当地,老赵是小有名气的文化人。
   “搅团,
传说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的时候发明的。不过那时的名字不叫搅团,而是叫水围城’。
    老赵往炉中加了几根柴火,继续说:“上山下乡时,有几个大地方来的知青,到群众家里,看见一碗酸菜汤,一大碗面糊糊,便愣住了,不知怎么吃。主人看出客人有难言之处,就说‘蘸着吃!’ 知青马上就从木凳子上站起来,端起酸汤搅团勉强喝咽下去。一时间酸辣难忍,硬是憋得满脸通红。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会吃搅团,而且喜欢吃搅团。特别是女同志,到群众家,点名要吃搅团,还跟着妇女学着做搅团。


    炉火越烧越旺,毛边铁锅里的水说话间就煮开了。女主人将浮水舀起一部分,又加了几瓢冷水在锅里。舀起的浮水,女主人倒入早已炒好的酸菜中,用沼汽炉慢火熬煮待用。
    水又烧开后,女主人叫来三妹麦周帮忙。
    女主人共四姐妹。她排老大,老二远嫁甲勿村,老三麦周、老四杨九英和她嫁给了本村人,留在了下勿角。
    下勿角是一个纯白马藏族高半山自然村寨。得益于少数民族基因遗传,全村人能歌善舞,
亻刍 舞便是以下勿角为传承地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姐妹是寨子里白马山歌和酒曲子唱得最好的。留在下勿角的三姐妹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个组合,大凡村上红白喜事、亲朋聚会、客人来访,她们都会即兴几曲。如今,三姐妹现正加紧练习,将于年初代表白妈藏族参加陕西卫视举办的中国民间民俗文化原生态民歌大赛。


    锅里的水翻得正欢,女主人把一个柳树木杈递给麦周,自己则一手端着盛满玉米面粉的瓷盆,一手慢悠悠地将面粉逐量撒入浮水上。麦周用木杈在锅里均匀搅。两姐妹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渐渐地,面粉搅成糊状。


    搅团重于一个字,好的搅团以小木杈立在锅里不倒为宜。”老赵眯起眼睛道:“俗话说,搅团要好,七十二搅!这只是形容,其实何止七十二搅?成百成千还不了呢!”
   
老赵看了看我,问:“吴书记,你知道我们白马女人漂亮的原因吗?”
    白马女人素以美丽、纯朴和勤劳远近闻名。难道她们的美丽还和搅团有关!我迷惑地看着老赵。
   “搅搅团,是全身运动。”老赵悠然地解到:“好的搅团是均匀无疙瘩、色光且吃起来筋道。男人搅的搅团,或夹生,或焦糊,或疙瘩重重。”
    老赵呷了口土茶,有节奏地摇晃着头说:“搅好搅团的基本要求是胳膊的灵活性,女人纤细的手臂适于在大锅里画圈。一圈一圈,让一堆生面一层一层熟透。”

   “好的搅团是在锅台上搅出来的,对女人的身体有很高的要求。太矮不行,太弱不行,太胖不行,太高不行。太矮够不上锅,用劲就不均匀;太弱没力气,一锅搅团没成行,人已虚脱;太胖不灵活,搅搅团是全身协调运动,必须按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搅,不能乱搅,更不能中途改变方向;太高又搅不上劲,搅时既要用力,又不能过猛。所以,搅团考验着女人,也美丽着女人。能搅出好搅团的女人多半是身材好的美女。”
    老赵的头摇得越来越慢,声音也随着语速在房间里摇来摇去。
    我惊奇地看着老赵。他越发得意起来,语速也快了一些。
   “我们当地有一说道。谁家娶的媳妇贤不贤惠,就是要看看她打的搅团光不光滑或筯不筯道。做搅团是一个细致活,其好坏某种程度上可以考量主妇的品质。搅团搅不好,直接影响着家族的脸面和在外边的声名。”
    说话间,我抬起头,搅团已稀糊粘稠。女主人已不再往锅里撒面粉。她放下面盆,以一种鼓励和欣赏的眼神看着麦周。
    在升腾的气雾和烟雾中,麦周的脸被蒸得红彤彤的,象盛开的桃花。她因搅而用力,胸脯跳荡,腰肢扭动,丰臀摇摆……
    这哪里是在做饭!分明是在表演动作舒展、节奏明快的白马火圈舞……
    炉火越来越猛。
    为避免粘锅,搅的力道越来越大。当麦周额头沁出细汗时,女主人接过木杈,继续搅。
  
在玉米面特殊的香味中,我在两姐妹相互轮换,不停搅中,回味着老赵搅团和美女的说道,恍惚间走进了美丽的天堂……
    直到女主人把一碗热气腾腾的酸菜搅团端到面前,我才从恍惚间回来。

 

 
    “是那个味道!”一口气我吃了两大碗。
    “搅团搅团,越搅越团;团团圆圆,岁岁年年。”然介塔把筷子有节奏地敲在地炉子上,用白马汉子那特有的嗓音唱到。他望着妻子,满眼的柔情和感激。女主人的脸上显得无比光彩。
     这时,我才明白“搅团”的真正含义。“搅”,面粉和水结合起来形成面糊,越搅他们的结合就越顺溜、越光滑;“团”,团团圆圆,家人和谐!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5.1节首游__下勿角白马藏寨(添加中)

打搅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 5.1节首游__下勿角白马藏寨(添加中)

妇女服饰(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 5.1节首游__下勿角白马藏寨(添加中)

给你披红敬酒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8-1-25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远?坐多久的车?我也想去看下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88公里)绵阳--(39公里)江油--(129公里)平武--(109公里)下勿角原生态白马藏寨,全长365公里;

线路为九环线东线,路况全部为柏油路面;

行车时间根据自身车速度确定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5.1节首游__下勿角白马藏寨(添加中)

2008年旺旺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 5.1节首游__下勿角白马藏寨(添加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3-1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5.1节首游__下勿角白马藏寨(添加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3-1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 5.1节首游__下勿角白马藏寨(添加中)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