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老工人重回青川访旧踪 (青川县委组织部 王生伟 ) “我们以前就住在二楼那儿。你们看,那个阳台还是原来的。”“原来的主体结构没变,就是外墙重新做了涂料,房上换了琉璃瓦。” 10月3日,青川县木鱼镇石牛社区来了十多个操着成都口音、拿着相机、DV机的游客,他们沿街边走边看边问,并不时拍摄留影。“我们是原来新光厂的工人,20多年了,这次趁国庆大假回来看看。”在与社区居民的攀谈和对眼前老房子的注目中,这些“老青川”们透露出眷恋深情。随后,客人们驱车去川珍实业有限公司、木鱼中学等地寻访旧踪,搜寻20多年前留存在这片土地上的20多年记忆。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按照国家“大三线”建设战略部署,国营新光电管(一说电子厂)厂在青川县木鱼镇应运而生,同期还有在青川县城乔庄建成的国营万众机器厂。这两个国营大厂汇集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青壮年才俊1万余人,为国家“三线建设”及军工民用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近20年时间里,新光、万众厂工人与青川当地群众融为一体,和谐相处,结下深厚情谊。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家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上述两厂分别迁往成都市新都区、重庆南岸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渐成为现代国家经济技术开发高新企业。 两个国营大厂迁走后,原来厂房、生活区基础设施及部分生产设备作为国有资产划归青川,为青川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在“5·12”特大地震中,原新光厂除少数房屋损坏严重外,其余近80%受损轻微,经过加固及统一风貌塑造,解决当地群众及高山移民群众6000多人居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