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10月12日成都讯(记者 蒋凌)成都的老牌工业基地青白江区,是成都特别的一部分,它既是距离成都中心地标天府广场最远的一个行政区,同时也是成都人记忆中浓墨重彩的地方。64年前,在青白江诞生了成都建城五千年以来第一个现代工业区,由此成都从农耕文明时代迈入工业文明时代。64年后,青白江老工业基地已经完成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光荣的退出历史舞台,与之同时,一个崭新的、宜居的、充满后工业时代文明气息的青白江出现在世人面前。
传承老工业文明朴实、勤勉、厚重的传统,嫁接后现代生态、环保、高技术含量的生产与生活形态。青白江正在深入实施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成都市“五大兴市战略”,开创“新型工业领先区、物流商贸核心区、文化发展特色区、生态田园示范区、宜人和谐幸福区”发展新局面。
升级换代 老工业区诞生新产业形态
青白江是新中国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冶金、建材和机械制造基地。随着老工业基础的逐步换代改造,保护环境、建设宜居新工业区的思路得以实践,青白江提出了建设“新型工业领先区”的发展目标,商用车制造、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建材等为代表的新型工业集群正在逐步成熟。
在工业升级换代的同时,青白江正在成为成都的物流商贸功能区、大型商品集散中心。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坐落青白江,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西部铁路物流中心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到2016年,该中心将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100万标箱,成为内陆地区最大的无水港。
借助成都市“北改”工程,青白江区主动承接商品市场调迁,相继引进市场项目32个,现有商品市场总建筑面积已达到城北同类市场的5倍。目前在青白江辖区内,西南最大的建材、机电商品集散基地和成都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已具雏形。集物流配送、展示交易、信息价格发布中心于一体的物流商贸产业链条在青白江逐步完善起来。
交通先行 争做成都北门全域开放领头羊
青白江是成都的“北大门”,依托西部铁路物流中心,沿着往西北、西南、东部的铁路线,将成都与欧洲、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连接起来。2013年4月,始发于青白江的蓉欧快铁正式运行,经宝鸡、兰州到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两周后抵达波兰罗兹奥莱霍夫。
蓉欧快铁是青白江成为国际化陆路口岸的重要标志,为打造物流节点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开始青白江区将成为西部国际性商品的集散地,为成都乃至中国西部地区通往欧洲大地架起了陆上货运大通道,极大地改善和提升成都面向欧洲市场的投资环境,增强了产品出口欧洲的竞争能力。
投资洼地效应凸显 青白江引领财富新未来
青白江区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良性循环链,成为自然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典范。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8平方米,实现了生态建设大跨跃。近几年以来,青白江区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四川首批省级环保模范区、省级生态区等一系列荣誉,通过国家级生态区验收,创建成“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一个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宜业宜居的成都北部新城已逐渐呈现。
“10分钟,工作与生活的距离,这也是青白江与成都的距离。”——2013年底,成绵乐客运专线将开通,届时工作在成都,生活在青白江不再是梦想。作为“成都半小时生活圈”内的青白江,结合自身打造的生态优势,利用高铁交通优势,正在成为大成都范围内全新转变的区域,其居住环境的改变和未来产业发展潜力,意味着无限商机。
交通方式的进步让青白江全面融入成都,作为成都老城区“北改”运动的接力站,青白江通过自身工业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成为成都最具投资价值与商业活力的一部分,亦是未来引领成都北部发展的发动机。
建设成都北部新城,构筑生态工业高地,青白江区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更新着人们的观念,并向世人宣称:青白江不再是从前的“老工业区”,一座集新工业、新能源、高科技、物流商贸等多现代产业形态于一体的投资宝地,一座清新宜人,花红柳绿,清溪水净,鸟啼鹭飞的成都北部生态新城正在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