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曾氏糖画。糖画,顾名思义是以糖做成的画,糖画是以勺为笔,以糖液为墨,浇铸各种图案。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民间俗称“倒糖人”或“糖饼儿”。它包括两个步骤熬糖和制作糖画。清初随着移民入川,糖画艺术亦传入四川,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花鸟鱼虫,又将皮影、剪纸等造型手法融于一体,直接用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 民国初年陈延生一家已有上百年的制作糖画历史,最初他们的宗旨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陈延生见段祖良乖巧聪明,勤快懂事便开始收取外姓人为徒弟,约定徒弟要在师父家干三年,只管吃住,方可学出师。曾达军、曾安超从小喜欢吃糖,常在舅舅段祖良家身边转,总觉得做糖画好玩,闻着香,吃着甜,做的时候像画画,非常有趣,要求跟舅舅学做糖画,在舅舅的精心培养下,兄弟两勤学苦练,一笔,两笔,三笔,不能断芡,要一气呵成才不会脱节,舅舅的话时时在耳边回响,功夫不负有心人,面对光洁如遇的大理石板,手执小勺,静气凝神,运腕走勺,流糖如丝。心到手到,灵巧的手腕抖、提、顿、放、切、拨,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层层浇铸,层层剥离,倾刻间各种“图画”便跃然石上。待糖液冷凝后用一根稍粗一点的竹签支撑,拿在手上观之若画,食之有味,真可谓融物质与精神享受于一体。 2004年以来,资中糖画制作工艺在四川、广西、云南等地的旅游胜地签约摆摊,并漂洋过海去新加坡为学生传授糖画技艺,参加各种规格的非遗节的展演,活跃在糖画的艺术舞台世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