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是交往的纽带。践行群众路线,就应该带着感情走近群众。有感情,接近群众、深入群众才会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才能真正沉到底,接上地气,听到群众的心里话、掏心窝子的话;有感情,做工作、干事情才不会流于形式,不会浮在上面。 走近群众,就要主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平常说,干部是公仆,这就意味着要把群众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方便群众、服务群众,能体恤到群众的不易、艰辛,工作起来就会有责任感、紧迫感,工作中就能自觉祛除“机关病”、“官架子”。 心里有群众,眼里才能看到群众,手里的工作就会主动围着群众这根“轴”转。职能部门的举手之劳,能让群众免除来回奔波的辛苦。 转变作风,很关键的一点,就要把群众找上门来看作是一种信任。有了这样的政治自觉,就能在作风建设中做到“不虚”、“不空”、“不偏”。群众有难处,有怨气,有迷惑不解,找上门来,说明他们内心深处对干部抱有一份信任。有了这份感情,不管属不属于工商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群众都会来电话咨询、诉说。这就是一种信任,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信赖。 形式主义是作风建设的“天敌”。是作秀,还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时下,不少人总抱怨群众工作难做。这种“难”,原因首先存在于干部队伍自身,是平时作风不实的结果。站在干部角度来看,群众一家一户的繁琐事,或许会被认为是小事一桩,但在群众眼里,就是大事、急事、难事。帮一把,办一下,就是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可谓“人在做,天在看”,哪怕有些事情还不能达到群众的期望值,但只要努力了,尽心了,照样能赢得群众的理解与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