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1日,省就业局局长李健在青神第二十九期《就业服务信息》(标题为:《围绕产业抓培训 促进就业助增收》)上批示:青神县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全省就业培训都应当坚持产业引导,围绕大局层面,才能找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请培训处认真总结和推广青神经验。
围绕产业抓培训 促进就业助增收
——四川省青神县“双千”培训工程实现就业产业双赢
青神县是“全国机械产业百强县”、“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该县紧紧围绕机械、竹编两大优势强化职业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助推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助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就业、产业的双赢。
一、创新服务理念,谋划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整合资源。成立了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社部门牵头抓总,宣传、教育、民政、经信、残联、妇联、产业园区和乡镇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梳理了相关部门政策规定,整合了就业、民政、残联、妇联等相关专项资金,以就业专项资金为主,民政、残联、妇联等部门按每名学员400元的标准补充培训资金。二是突出重点。确定了“产业发展、人才先行”工作思路,印发了《产业技术工人职业培训实施方案》,建立了劳动力信息资源数据库,实施了“双千”培训工程(即以残疾人、妇女、大龄青年为重点,培训竹编产业工人1000人,以城乡无固定职业人员、退伍军人和企业新招员工为重点,培训机械产业工人1000人)。三是政策激励。为充分调动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设立了职业培训费代缴资金专户,筹集资金50万元,为参训群众代缴培训费,对培训合格且实现就业的群众,给予一次性食宿、交通和误工补贴。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高群众就业技能
一是创新培训方式。深入企业调研,准确把握企业用工需求,开展预约培训、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先后与青城机械、云华竹旅等5家企业签订培训协议,量身培训技能人才1686人。二是创新培训平台。建立了企业车间实训基地和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基地18个,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就业培训网络。三是创新培训管理。邀请监察、财政、审计部门全程参与培训监督,做到了参训人员实、开班时间实、培训地点实、培训专业实、考核成绩实、就业去向实等“六实”要求,杜绝了培训走过场,摆花样,保证了培训质量。两年来,共开展培训30期,培训机械、竹编产业工人3689名。
三、创新就业模式,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一是突出就业困难群体。以机械和竹编企业吸纳为主,居家从事竹编生产为补充,帮助残疾人、留守妇女、“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众就业3401人,其中农村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1600人。二是助推产业快速发展。帮助12330名农村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其中外出返乡务工者931人,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促进企业发展。19家机械产业规模企业,实现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6.8%;10家竹编及竹制品加工龙头企业,产值突破1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了“青神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抢救性保护”向“生产性保护”转变。三是助推群众增收致富。随着劳动者技能的提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目前,该县机械产业初级工年均收入达3.6万元,熟练工达6万元;竹编产业初级工年均收入1.5万元以上,熟练工3万元以上,较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高130%以上。(钟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