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818|评论: 27

[转帖] 为何央视只拿陈永洲、薛蛮子来示众,不示众同样被捕的刘志军、刘铁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27 0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这段时间,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薛蛮子、格棋伟、立二拆四以及刘志军、刘铁男、张曙光都在牢里呆着,都在被审讯或审判。对前面四位平民,央视要么自己派人到牢里采访,要么播放警方“采访”、讯问被捕者交待罪行以及认罪的视频,总之让被捕者在镜头面前详细、形象、直观地交待、袒露自己犯罪的过程或心路历程;而对后面三位被捕的高级干部,央视则没这么做,这是为什么?按道理三位贪腐堕落、受贿后出卖国家利益的高级干部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在当前反腐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让他们在电视上现身说法,交待、袒露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堕落成大贪官的,这对全国所有的公务员、公职人员(包括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是很有好处的!现在连中小学都开设了廉政课,连小学生都要接受廉政教育,这次这么好的三个实例教材摆在这里,央视怎么就是不用来对全国的公职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呢?


陈永洲还没被法院判刑,还没服刑怎么就被剃成了“犯人头”——光头?是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给他强大的心理压力?他是在警方强大的心理攻势下交待的罪行?






[转帖]央视为何爱帮消费者向洋品牌厂商维权、讨公道,不爱帮大家向“民族品牌”厂商维权?——大概8点20发
    继今年3月15日前后在315晚会和焦点访谈《傲慢的洋品牌》那一期等等节目中把炮轰的火力集中于苹果、大众等洋品牌后,最近央视再次把炮轰的炮口对准了洋品牌——星巴克和进口汽车,一场看似正义的维权不仅未能赢得受众的响应,反而招致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个中原因,除了不讲常识、只讲情绪,更有着深层次的逆反情绪。

  星巴克卖的是咖啡,消费者喝的是腔调。一杯拿铁究竟值多少价,既由供求关系决定,也受房租、人工等运营成本的影响。权威媒体不遗余力要为中国的消费者讨个说法,比较了伦敦、芝加哥、孟买、北京等多地售价,希望找到一个类似于被歧视了的忿忿不平感,发现一个“钱多人傻”的不理性消费现象,却不知这番维权,倒像是一场消费,将媒体的公信力,消费在了情绪之中。
  按照价格规律,星巴克在北京一杯27元的拿铁,与英国伦敦一杯24.25元的拿铁,几乎没有可比性。光讲价格高,不讲为什么高,容易造成情绪化的误导。这就像中国市场上的一辆卖上百万人民币的高档进口车,同款的车型在绝大多数国家只卖30多万,中国消费者购车的一大半冤枉钱被谁收了去,大家心知肚明。这时候你还在明说外企用暴利歧视中国消费者,暗指中国钱多人傻,弄出一副为中国消费者维权的腔调来,消费者不仅不讨你好,反而觉得你在装。
  前阵子有媒体热炒的进口车在中国市场价格奇高的新闻,现在没人提起了。真要维权,把进口车的价格压到与国外市场同步,中国的消费者肯定答应,国外汽车厂家估计也没意见。但国产车企第一个会跳出来不答应,政府的决策部门、收部门肯定不答应(轿车的售价中包含了关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车船税等多种税,关税尤其高!——楼主点评)。媒体维权如果在“拿谁是问”的核心问题上避而不谈,指着用被歧视的习惯心态,煽起民众的屈辱情绪来抵制消费,显然是低估了消费者的自身判断能力。
  星巴克的拿铁价格高,可以不去它那儿消费。奥迪Q7的冤枉钱太多,就让愿意花的去买。这是气话,却符合无奈的国内消费市场现状。权威媒体如果找准了造成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价格奇高的七寸,并且有能耐一刀砍下去,倒也是为中国消费者维权,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但是,一杯淡茶可以替代星巴克的拿铁,一辆破旧的国产车可以代步奔驰宝马,百姓却摆脱不掉中国人自身打造的价格不菲的畸形消费。比如在高价的宽带收费中使用着蜗牛般的网速,比如用国产的手机拨打着高价的话费,比如拿养家糊口的工薪买着那么贵的房子、那么贵的汽油、交着那么贵的过桥过路费(汽油费和过桥过路费是国内大多数商品都要负担的两项运输成本,而商品的运输成本直接影响它的零售价,影响国内的整个物价水平,因为目前中国大多数商品并不只在它的生产地销售,大多也会运到外地去销售——楼主点评)
  这是中国绝大多数百姓都绕不开的冤枉开支、额外负担,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真心维权,这些国产的“全球高价”就在眼前,根本用不着跟老外商量。维权成功,百姓的生活就会上好几个台阶。倒是星巴克里的一杯拿铁卖什么价,并不怎么影响全体中国百姓的生活质量。
  中国市场上,哪杯咖啡都不便宜。星巴克里的一杯拿铁,不是不可以拿来说事。但权威媒体不要会错民众情绪上真正的那个“意”,也不要低估了百姓心中的公众意识和消费常识。媒体拿出一副星巴克一杯拿铁招惹了中国消费者的腔调,却不知这腔调本身,却招惹了消费者的情绪。这是比无视经营常识更糟糕的结果。经营常识是个技术活儿,公众意识是个人性活儿。
本帖最后由 沙田仔 于 2013-10-27 02:06 编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10-27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外有别?

发表于 2013-10-2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代表”了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中国发生风灾(台风)时美国也发生风灾(飓风),那么央视会把更多的节目时段让给美国的飓风而不是中国的台风;当澳大利亚和央社的新大楼同时发生火灾时,央视大肆报道澳洲火灾而对自己的火灾只字不提,不报道……

[转载]河北一女子因在贴吧内问“是否发生了命案”而被拘留
此新闻最初刊载于河北报纸《燕赵都市报》,直接转载  我则是从与新华社同属中国大陆仅有的两家新闻社之一的中新社(中国新闻社)的官网——“中国新闻网”“新闻中心”频道如下这个地址的页面:
http://www.chinanews.com/fz/2013/08-31/5229528.shtml
  8月28日,清河县公安局快速出动、积极稳妥地处置一起网络谣言案,对造谣网民——— 20岁清河女子赵某依法行政拘留。透过案例,记者通过采访警方和吧主,力图探寻治理网络谣言路径。
  网谣:娄庄发生命案
  8月26日晚,清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百度贴吧“清河吧”网名为“宁05021”的网民发布消息称:“听说娄庄发生命案了,有谁知道真相吗?”的信息,该信息迅速被点击1000余次,在该县部分群众中传播,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安全秩序,引发民众恐慌。
  “我们首先与相关部门进行核实,迅速确定该信息为谣言信息,并将网络舆情上报、预警;其次,迅速启动应对网络谣言处置机制,快速开展正面引导并在贴吧及时发布通告澄清事实;同时快速确定造谣网民身份,并于8月28日,将违法人员赵某行政拘留。”30日下午,清河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30日,记者在“清河吧”中已难觅“谣言帖子”。据警方介绍,目前,网络谣言逐渐平息,网上舆情平稳。
  警方:没有删帖权限
  如果在百度贴吧清河吧中搜素“娄庄”,清河警方的爱心提示依旧存在。
  但面对网络谣言,警方也有一定的局限。事后确定造谣者,并将其绳之以法,“这或许是警方目前所能做的一切”,邢台警方一位匿名人士向记者介绍到,针对网络谣言,以贴吧为例,警方即使在确定是谣言后,也不能立刻删帖。“没有这个权限,只能再找吧主或发帖者,而这,都给了谣言散布的时间。”对于警方来讲,在百度贴吧这个平台上的处置操作,最佳方案就是及时发帖回复澄清事实,而后才有可能将始作俑者绳之以法。
  析因:与贴吧生态有关
  “谣言或不负责言论的肆意扩散,与贴吧自身的技术规范有很大关联。”30日下午,“清河吧”吧主“卢沟晓月”告诉记者。
  2007年,“卢沟晓月”触网,2009年起开始担任清河吧吧主。在她看来,当前网络谣言的泛滥,有其平台操作的技术原因。原先发帖者只要在贴吧发了贴,就没有权限更改或撤销自己的帖子,“有据可查的年代,发帖者比较谨言慎行。”但现在的发帖者则有了删帖的权限,“可以随时撤销自己的发言贴”。在这种情况下,“发帖者随时可以发泄完就遁迹”。“吧主”目前的权限就是尽可能净化网络环境,“我不能阻止帖子刊登,也不能左右帖子撤销,所能做的就是在刊登后及时发现、教育,必要时删帖。”(燕赵都市报 记者 张会武)

发表于 2013-10-27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喉不说官话,你让它说人话不成?

发表于 2013-10-27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喉不说官话,你让它说人话不成 。。。

发表于 2013-10-2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喉不说官话,你让它说人话不成 。。

发表于 2013-10-27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根一族 发表于 2013-10-27 17:29
官喉不说官话,你让它说人话不成 。。

:o;P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来解释一下《新快报》被拘记者脖子上的勒痕?[转帖]

             图片来自于CCTV播出的陈永洲〝忏悔认罪〞视频,注意02:03处暂停,会看的很清楚: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2NTAwOTk2.html           

9月29日广东卫视《财经郎眼》节目中的陈永洲

       犯罪嫌疑人陈永洲为何现在就被警方剃了“犯人头”——光头?难道陈氏已经被法院定了罪、判了刑,已开始服刑?向陈记者行贿的人为何没被捕?陈氏到底收了谁的钱?长沙警方为何是坐着中联重科提供的奔驰车去广州抓陈永洲的?“报道失实”本身是一件非常难以确定的事情。比如记者揭露某人受贿10万元,实际上受贿8万元,这个只是局部失实,并不构成诽谤。因为我们不可能要求记者报道“100%精确”,又不是精确制导导弹。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说应该给此次事件中违了法的央视“定罪”:
       “《国家保密法》8条6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属于国家秘密。陈永洲认罪视频属于‘犯罪嫌疑人供述’,属侦查过程中的核心秘密。律师们在侦查阶段通常都无法获取,即使获得也不得公开。央视何以获得并公开播出?”

3.15 央视打假还是造假?内部员工冒充路人![转贴]
      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当日11:20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315在行动》节目对市场上的黄金造假进行调查,街头对“路人、市民”随机采访,其实是采访的自己内部员工,戴眼镜的叫仲绘维,另一个叫赵晓伟



发表于 2013-10-2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P。。。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8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已进入法庭审判阶段的张曙光、刘志军没象陈永洲那样被剃成光头?



央视的视频新闻中3次对陈永洲戴手铐的身体局部进行了特写:



央视摄像师贴着墙把摄像机拿在手上,从下往上拍看守所的牌子的特写,以便显出本来并不算高大的这个看守所的威严、高大来,突出“看守所”专政机关、强制机关的震慑性,再加上对手铐的三次特写——央视想震慑、恐吓谁?
本帖最后由 沙田仔 于 2013-10-28 15:04 编辑

发表于 2013-10-2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是谠的喉舌,又不是新闻媒体,你还指望着它保持新闻媒体的中立性?

发表于 2013-10-28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面目,已经惨不忍睹 ...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10-28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发表于 2013-10-2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法律面前不可能人人平等
发表于 2013-10-28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有级别的犯人有洗发液供应,没级别的就节省洗发液吧;P

发表于 2013-10-28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球怪哦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贴图片丢失,现补上有图的完整版主贴:
     最近这段时间,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薛蛮子、格棋伟、立二拆四以及刘志军、刘铁男、张曙光都在牢里呆着,都在被审讯或审判。对前面四位平民,央视要么自己派人到牢里采访,要么播放警方“采访”、讯问被捕者交待罪行以及认罪的视频,总之让被捕者在镜头面前详细、形象、直观地交待、袒露自己犯罪的过程或心路历程;而对后面三位被捕的高级干部,央视则没这么做,这是为什么?按道理三位贪腐堕落、受贿后出卖国家利益的高级干部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在当前反腐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让他们在电视上现身说法,交待、袒露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堕落成大贪官的,这对全国所有的公务员、公职人员(包括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是很有好处的!现在连中小学都开设了廉政课,连小学生都要接受廉政教育,这次这么好的三个实例教材摆在这里,央视怎么就是不用来对全国的公职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呢?
160240677.jpg
160240666.jpg
陈永洲还没被法院判刑,还没服刑怎么就被剃成了“犯人头”——光头?是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给他强大的心理压力?他是在警方强大的心理攻势下交待的罪行?

160240692.jpg
160240683.jpg
薛蛮子是因为嫖娼而不是造谣才被拘留的,但在央视的节目里我们看到的是牢里的他面对镜头时更多的时间是在谈自己如何成为大V的心路历程!这是为什么?

160240649.jpg
160240670.jpg
[转帖]央视为何爱帮消费者向洋品牌厂商维权、讨公道,不爱帮大家向“民族品牌”厂商维权?——大概8点20发
    继今年3月15日前后在315晚会和焦点访谈《傲慢的洋品牌》那一期等等节目中把炮轰的火力集中于苹果、大众等洋品牌后,最近央视再次把炮轰的炮口对准了洋品牌——星巴克和进口汽车,一场看似正义的维权不仅未能赢得受众的响应,反而招致几乎一边倒的批评。个中原因,除了不讲常识、只讲情绪,更有着深层次的逆反情绪。
160240681.jpg
  星巴克卖的是咖啡,消费者喝的是腔调。一杯拿铁究竟值多少价,既由供求关系决定,也受房租、人工等运营成本的影响。权威媒体不遗余力要为中国的消费者讨个说法,比较了伦敦、芝加哥、孟买、北京等多地售价,希望找到一个类似于被歧视了的忿忿不平感,发现一个“钱多人傻”的不理性消费现象,却不知这番维权,倒像是一场消费,将媒体的公信力,消费在了情绪之中。
  按照价格规律,星巴克在北京一杯27元的拿铁,与英国伦敦一杯24.25元的拿铁,几乎没有可比性。光讲价格高,不讲为什么高,容易造成情绪化的误导。这就像中国市场上的一辆卖上百万人民币的高档进口车,同款的车型在绝大多数国家只卖30多万,中国消费者购车的一大半冤枉钱被谁收了去,大家心知肚明。这时候你还在明说外企用暴利歧视中国消费者,暗指中国钱多人傻,弄出一副为中国消费者维权的腔调来,消费者不仅不讨你好,反而觉得你在装。
  前阵子有媒体热炒的进口车在中国市场价格奇高的新闻,现在没人提起了。真要维权,把进口车的价格压到与国外市场同步,中国的消费者肯定答应,国外汽车厂家估计也没意见。但国产车企第一个会跳出来不答应,政府的决策部门、收部门肯定不答应(轿车的售价中包含了关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车船税等多种税,关税尤其高!——楼主点评)。媒体维权如果在“拿谁是问”的核心问题上避而不谈,指着用被歧视的习惯心态,煽起民众的屈辱情绪来抵制消费,显然是低估了消费者的自身判断能力。
  星巴克的拿铁价格高,可以不去它那儿消费。奥迪Q7的冤枉钱太多,就让愿意花的去买。这是气话,却符合无奈的国内消费市场现状。权威媒体如果找准了造成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价格奇高的七寸,并且有能耐一刀砍下去,倒也是为中国消费者维权,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但是,一杯淡茶可以替代星巴克的拿铁,一辆破旧的国产车可以代步奔驰宝马,百姓却摆脱不掉中国人自身打造的价格不菲的畸形消费。比如在高价的宽带收费中使用着蜗牛般的网速,比如用国产的手机拨打着高价的话费,比如拿养家糊口的工薪买着那么贵的房子、那么贵的汽油、交着那么贵的过桥过路费(汽油费和过桥过路费是国内大多数商品都要负担的两项运输成本,而商品的运输成本直接影响它的零售价,影响国内的整个物价水平,因为目前中国大多数商品并不只在它的生产地销售,大多也会运到外地去销售——楼主点评)
  这是中国绝大多数百姓都绕不开的冤枉开支、额外负担,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真心维权,这些国产的“全球高价”就在眼前,根本用不着跟老外商量。维权成功,百姓的生活就会上好几个台阶。倒是星巴克里的一杯拿铁卖什么价,并不怎么影响全体中国百姓的生活质量。
  中国市场上,哪杯咖啡都不便宜。星巴克里的一杯拿铁,不是不可以拿来说事。但权威媒体不要会错民众情绪上真正的那个“意”,也不要低估了百姓心中的公众意识和消费常识。媒体拿出一副星巴克一杯拿铁招惹了中国消费者的腔调,却不知这腔调本身,却招惹了消费者的情绪。这是比无视经营常识更糟糕的结果。经营常识是个技术活儿,公众意识是个人性活儿。
本帖最后由 沙田仔 于 2013-10-31 11:42 编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