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104|评论: 4

[群众呼声] 档案解密 泰坦尼克号沉没背后的谜局

[复制链接]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11-1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泰坦尼克号沉没背后的谜局


http://tv.sohu.com/20120405/n339809806.shtml#31

QQ图片20131112110053.jpg

QQ图片20131112110157.jpg 本帖最后由 清风柔月 于 2013-11-12 11:04 编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QQ图片20131113103818.jpg

泰坦尼克号沉没幕后策划人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2024年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baidu.com/link?url=Xr ... aq0yAUPbD8OkFF44A-q
一个尚未画上的句号

——《江亚轮惨案》读后



人类所遭受的灾难与精神领域的收获总是不成比例的。美国评论家奥兹与夏皮罗就认为:“以灾难性事件为焦点的佳作,通常需要多年时间的酝酿沉淀才能出现。”评论家作出这个论断是有一定根据的。以沉船灾难为例,通行的所谓“世界五大著名沉船灾难”分别为1545年7月19日的玛丽·罗斯号沉没,700名乘客不到40名幸存;1912年4月15日豪华邮轮被冰川撞沉,有1517人丧生;1915年5月7日被德国鱼雷击沉的 西塔民亚号,有1201罹难;1941年5月被英国海军击沉的 斯麦号邮轮上的2200名乘客仅115人生还;1982年5月2日被英国皇家海军发射的两枚鱼雷击沉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有300人遇难。至今这五大灾难事件除有电影《泰坦尼克号》(旧版为《冰海沉船》)面世之外,其它文艺形式的佳作尚付阙如。而发生在1948年12月3日沪甬航线上的江亚轮爆炸沉没惨案,罹难人数达2300名之巨,远远超过上述的世界五大著名沉船灾难,因此它之形起世人的格外关注也在情理之中。而在这个世界最大沉船灾难发生60周年即将到来之间,由我市作家蔡康先生所采写的长篇纪实文学《江亚轮惨案》的出版,其意义无疑是十分深远的,因为它不仅堪可告慰2300余名不幸葬身海底的无辜灵魂,也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尘封已久的海难事件建起了一个颇为难得的历史驿站。同时,也将为“灾难文学”画廊增添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蔡康是一位有成就的小说家,近年换手写纪实,也同样取得成功,如那部《人间泪诉花烛情》就曾感动过千万读者,而这部《江亚轮惨案》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更趋成熟。  海上发生任何险情都是正常的,因为毕竟是在海上。掂量这样的一个极其厚重的题材,作家关注的目光首先放在哪里?是事件本身还是人物命运?在这里,蔡康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他将主要笔墨放在海难与逃生上,这无疑是一个准确的选择。“救救我的孩子”,“逃生之门”,“痛苦的抉择”,“生死与共的异姓姐妹”,“绝望的敲击声”,“一件救生衣”等章节,通过对海难幸存者的细致采访,似乎让我们一起又回到了1948年12月3日的那一个灾难之夜。我们从中不仅可以读出个人在灾难面前如何保持自己的尊严,也可以读出各式人等如何张扬人格中的某一种品质。当我们听到幸存者之一邹信芳老人在晚年回忆中所传达的当时带着两个孩子准备回姜山的年轻妇女在黑暗中发出的“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孩子!”的哭喊声;当我们读到落在海中的金国平一手抓着妻子一手抓着孩子精疲力竭必须作出放弃一个的痛苦扶择时;当我们读到两个素不相识的异性姐妹合作着一个作人梯,一个当拉手,艰难地一层层登高爬到轮船的最高台格逃命时;当一个丈夫看到爱妻落水自己也奋不顾身地纵身跃入海浪中时,我们总是饱噙着自己的泪水……

当然,也不乏反面的情形。作家的那一支笔就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不吝将人性的另一面撕开来让我们看。且不说就如当年《申报》报道中所说:“船员大部分仅顾一已逃命。”更恶劣的,还有个别船员甚至利用乘客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的蒙懂无知,竟深入客舱去骗、抢他们手中的救生圈管自逃命!

在众多旅客之中,本书前后呼应,写得最为悬念丛生的,当数徐小文和林瑞生这一对情侣所经历的恩怨故事了。

上海闵行南货店老板女儿徐小文是应其未婚夫林瑞生之邀登上江亚轮准备去宁波见其父母的。这无疑是一趟浪漫之旅——当我们读到站在船栏旁的林瑞生脱下呢子大衣披在徐小文肩上时,可知他们曾是多么相亲、相知、相爱的一对。然而很快,灾难当头,尴尬的是两人仅有一只救生圈——谁拥有它,谁便能拥有生命!回想在上海相处的日子里,徐小文是清楚地记得林瑞生会游泳的,但此时此刻,他却断然表态说自己不会游泳!这真叫患难见人心。徐小文与他争抢了吗?没有,她选择的是放弃——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已经凉透。

林瑞生拿着救生圈管自逃命去了,我们不能不为孤寂无援的小女子徐小文的生死命运担心。这之后当然又有着一段长长的艰难的逃生故事,我们且不去复述。《江亚轮惨案》犹如一部结构缜密的长篇小说,如果我们剔去其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剩下的便只是人物的命运——徐小文奇迹般地生还,林瑞生暂时没有消息。

后面的章节着重讲述善后以及对江亚轮沉没原因的探究。尽管国民党当局对江亚轮事件不重视,不负责,但主要由宁波旅沪同乡会等机构发起的民间善后工作还是有条理地做起来了,第一项工作便是打捞罹难者以及认领尸体。这期间,独自逃生的林瑞生坐着黄包车又出现了。他是来找徐小文的。等待他的,当然是徐小文的冰冷回绝。徐小文在做什么呢?蔡康写道:“得知陆续有遇难者被打捞上来,徐小文天天跑去认尸,先去同仁辅元堂,后去四明公所。”“父母问她在找谁,她说找救命恩人。”

还真在四明公所门口巧遇了那位不顾自已生死帮她脱险逃生的救命恩人——他是来寻找结婚才两个月的妻子的尸体的。仿佛是自此他们才真正相识。但一年后,当满怀报恩之心的徐小文特地跑去舟山找他,并真诚地提出愿意同他一起生活时,他却以自己是一个结过婚的农村人为理由,拒绝了她的好意。至后是徐小文做了护士,且“终身未嫁”。就像江亚轮惨案至今未能画上句号,书读至此,不由得不让我们发出一阵长长的唏嘘悲叹。

在《江亚轮惨案》这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中,蔡康的叙述风格总体是平和、客观、冷静的,不见有那种或呼天抢地,或锋芒凌厉的诫世之风。但它又是有力的。因为那是一种经过岁月沉浸之后的平和与沉静,是一种充满着大难之后呼唤大爱的那一种热切期盼下的平静,大爱无声,因而它有着一种催人泪下的力量。这些不仅表现在作家对全书史料(图、文)的精心搜集、钩沉以及科学合理的剖析上,也表现在对遭遇惨案前后各类人物命运的细致勾画上,甚至也包括在书末所附的“江亚轮生还者、罹难者、失踪者”那三份长长的名单之中。

  





江亚轮惨案之前,近百年来非战争原因,航海失事之最大者计:

1.1865年4月29日,美国轮船苏尔泰那号,在密西西比河爆炸,罹难者1450人;

2.1912年4月,英国泰坦尼克号轮船,在北大西洋触冰山沉没,罹难者1517人;

3.1936年10月16日,中国兵舰一艘,在长江沉没,罹难者1200余人。

发表于 2013-12-19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百度网上翻来看是一种享受:victory: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