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斤 11月26日,人民网陕西频道以“白河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泄题 公开招考成‘拼爹’”为题报道了陕西省白河县事业单位招考中引起的一场风波。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 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制调配人员,财政部门据此拨款。编制通常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都是行政编制。而事业单位编制则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 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当前公务员考试的火热程度广为认知,事实上事业单位考试竞争也不小。许多人把事业编制作为人生择业的重要选择,为此付出了从分的努力。事业单位考试也就和公务员考试一样受到考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不但是考生所需要的,更关系地区和政府的公信力。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身为组织这次考试工作的负责人的白河县人社局副局长吕世星却说,“我理解考试成绩的因素是有多个因素构成的。”而且对于是否可能存在的漏题,或者泄露考题答案的事,并不认可。组织考试的白河县人社局对此事态度很坚决,一口咬定泄题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白河县纪委成立的专案组对这次泄题事件全面调查的结果,却使此次泄题事件终于真相大白。通告对于包括我们采访的县人社局副局长吕世星在内的8人,进行了严肃查处。 该事件中涉案8人可以说是胆大包天,不是他们不懂法,而是他们太过“自信”,甚至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考,本就是地方政府为了充实工作人员,提升整体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公开召开,本应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广纳贤才,然而某些人却目无法纪,恣意妄为,谋取私利。这些不仅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危害考生对于公开招考的信心,更容易造成“庸者进,能者退”的恶劣后果。 一场公开招考,最终却查出徇私舞弊,这尴尬了谁?主管部门口口声声说考试公平公正,却被现实打下响亮的耳光,这些值得我们警惕。考试过程中的监督形同虚设,纪检部门对于考试违纪不知不觉,这些都值得各地各部门吸取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