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的公众雏形时期。
<在我的记忆中,中国互联网起雏形时期就在我更换第二份工作那个时候,公众对网络接收介于网吧这个特殊环境,我仅以自己在一个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的经历来记录。>
记中的绵阳市,自己懵懂认识是这样的,一九九五年正在“创卫”,企业门前三包,经理门内三包;二千年的时候正值园林城市创建,个人觉得属于那种小清新环境。
爱上这个城市的环境,介于第二次换工作,就再未离开,再次选择了它。在没有工作的时候,自己就随意逛街,四处看招聘。与第一次找工作一样,一个意外的惊喜再次来到。一个装修的门面,一则打印的招聘信息,一个电话约见,一切顺顺当当进行着。
老板的约见,是在一个办公室进行的,开场白简直直接,“XXX网吧即将于某月某日开业,我代表网吧负责作向你作出诚挚的工作约请,我们希望你积极参与,加入到我们团队中来... ..."
听完这话,再不懂事的,肯定都知道,工作机会是可遇、可求的。
通知我去上班,好象是网吧开业的第一周,在职的同事有二个,都是小青年,二十上下的,与他们在一起,感觉相当有活力,我的第二份工作就从此起步。
<新同事,文化程度都比我好,一个是中专毕业,一个是高中毕业,而我是就职的第三位,工作方面当然就不敌他们两个了。在新环境的各种新东西学习就伴着工作同时进行。>
“QQ聊天”篇
同事给我的第一个培训就是申请QQ,那个时候七位QQ号码太容易,是直接通过网页申请的。与很多人一样,网络号的申请是件难事,有些时候当天申请,当天会忘掉,或许第一天自己还正宗的网民,到第二天你就没有资格说话了,号码记不住、密码记不住都是无法上线的。当同事还在跟你说与某网友聊天,谈论新鲜事的时候,你还在那里探试着网络号码、网密码,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经过几天的实践,自己是以笔记为上策了,最开心的是不光自己会申请,还申请过一大串号码。那个时候最平常的号码是八位的,近二十个号码都写在一个纸条上面,最倒霉是就在这纸条上,没几天纸条弄丢了,就只记得纸条上面的第一个号码,当然最有惊喜的是自己天天用那个还没丢掉。就这样,仅剩的二个QQ号码,证明了我自己已经是互联网的网民。
完全象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笨,还不算最笨的。
网民了,各种期待了,有木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