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075|评论: 30

河坝的记忆【南充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8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坝的记忆


     写写河坝是我一直想的一件事,只是不知道从何写起,终于就想出一个笨办法来,既是记忆,那么去儿时寻找总是没错的罢,于是,便从儿时的记忆里开始找寻。

1、小学-河坝的记忆

     我读小学,是在五里店的跃进路,这个学校现在已经不在那个位置或已改名字了。我读小学时正遇文化大革命闹了两年,跃进路小学是上半城的一个国办学校,从绸厂往上到活塞厂、水电工程处、窑罐厂、地建司、汽修厂、炼油厂、砖瓦厂,就只有这个国办小学,0018部队的许多子女也在这个学校读书,我们班上就有5个,其中秋玲同学和我一直读到初中,因为她美我还记得。还有的就是乡村小学了,我们那时叫丸小,比如二丸小、三丸小。丸小的意思我现在也不大懂,感觉是专门为五凤公社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农业大队、生产队办的,其实也都国办,只是有不少民办教师聘请在这些学校教书,而跃进路小学是没有民办教师的,这是学校间的区分,当然这个区分也说明教学质量有了差别。我后来还这样想过:丸小,是不是专门用来供小朋友玩耍的小学。小时的想法总好笑!
     跃进路小学虽然有扇铁门进出,其实整个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右边是个宽坝子,坝子上是篮球场连着运动操场。学校背后东走,穿过一片农田,就可以走到临河坝的崖边了。
     从崖上下望,崖几乎是陡峭的,也不多高,那时想来有五六十米罢;从崖上眺望便是一片仿佛望不尽的广阔河坝;右望可以望到马家滩前的江水和中坝的芦苇及灌木丛,(当时以为那片树林后还是树林);前望可以望到河对岸遥远的迷茫的山峦,嘉陵江在其间被厚厚的芦苇遮住,看不见,只知道芦苇的尽头必是一汪清澈湍流的江水;左望便望不到头了。
     据说崖从马家滩上的马房一直延伸到金泉寺,遗憾的是我从没走完崖的全程,在金泉寺上看,崖显得特别的高,崖下是江水,从这的崖遥望嘉陵江,嘉陵江显得更加宽阔,特别是江的对岸有沙坝和沿江漫开的摇曳的芦苇。
     学校临近河坝,于是就有机会经常下河坝玩耍。
     下河坝玩耍有很多好的趣事,学校后面的地方是崖,下不去河坝,要从学校出门的右边下去,这里有条机耕道,农民拉粪的三轮和拉菜的板车就从这条道上下去。当时的河坝主要是种蔬菜,供应南充市,也就是过去的小市,由于是人民公社大锅饭时期,河坝种蔬菜的几个社都叫菜蔬队。
历来河坝菜蔬队种的菜都比较好,主要是沙壤土的缘故,品种跟现在差不多,只是没有现在的菜这么大,这么光滑,原因是当时种菜都不打农药的,但菜品特别好,口感特别好。
     记忆中下了河坝,走过一片菜地,就是芭毛地。要穿过很深的一片芭毛地,才到嘉陵江边,虽然经常下河坝,但走的一直是从北向南往马家滩的方向去;往东和北从没走过,因为都被厚厚的芦苇挡着,感觉找不到尽头。
     密密麻麻的芦苇常常让人不辨方向,芦苇很高,人在芦苇中穿梭,天仿佛被遮着。夏季,身穿背心,手背一定会被芦苇边上的刺划得一条条血痕,火辣辣的痛。但终于可以到河边,打个精光的身子,下到马家滩内的那条著名的小河淌水,便一切伤痛也忘记了!
春夏和秋夏季节,天气还热,但下河坝的人已少,马家滩上淘河沙的船夫也就打个精光的身子,在内河淘沙,然后再挑上船去。也有女子洗衣或玩水的见着,便低下头,或远远的避开,但嘴里绝不骂出脏话,因为嘉陵江船工的故事人们大多知道或听说。我那时觉得那些船夫都不胖,但有棱角分明的肌肉,肤色若古铜色一般,连臀和掐当都一般的色泽。也就说裸体在他们来说是经常的或者习惯的事。
     小时候的印象中,河坝那些沟渠里,或者退水后的湿地里,不但可以抓住小鱼小虾,还有很多的蝌蚪,在那些干坡上随时都能碰上癞蛤蟆,有的癞蛤蟆肥而大,不小心踩上,会发出吼叫,声音洪亮,常常把人吓跑。癞蛤蟆的皮麻人,看在心里胆寒,所以我从没见人去捕捉它。河坝里的癞蛤蟆很多,一到晚上满河坝都听见蛤蟆和青蛙的叫声,蔬菜队的蔬菜哪还打药,光这些蛙就把虫吃光了。
     虫被吃不但在河坝的蔬菜地上,在其它的田间地头也都有很多的蛙,宣传教育片也都禁止扑捉蛙。记得那时偌大的一个南充城乡,并不听说白血病是咋回事,现在都有白血病科白血病医院了,这不单单是人口增加的缘由呵!
     我就想,人再贱,也知道青蛙对人的益处,青蛙多了虫就少,虫少了菜就可以不打药,那样的话农作物也好蔬菜也好,不就成了绿色植物了吗?绿色植物到处都是,用得着现在天天去鼓吹么。但人就是爱作茧自己,特别是现代国人,唯利是图无孔不入,数十年对蛙进行捕捉,现在嘉陵江两岸,在河坝、田间、地头蛙的影子都少见,虫害繁殖,对农作物上的害虫不打药,农作物就被虫吃光,打了药的作物吃多了,得白血病,得这样病那样病,就不奇怪了,正是自作孽自受啊!

2、河坝的变迁

      随着人口增加,河坝的蔬菜地开垦越来越向纵深发展,发展的结果是为了满足人口增加的需要,这个理由不能说不充分,所以纵深方向的芦苇被无情的砍伐,从表面上看这是为了城乡市民吃蔬菜的需要。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是国人的借口,难道发展几片蔬菜基地非要砍伐芦苇不可吗?其它不在嘉陵江两岸的土地难道就不能种植蔬菜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完全可以种植。那么既然完全可以种植蔬菜,为什么又偏偏要毁坏嘉陵江上美好的芦苇呢?我也问了无数个为什么,答案也是肯定的,国人的愚昧。
     国人的愚昧已表现得体无完肤了,最终造就了一个光秃秃的河坝,害死了河坝上所有的蛙。
     我们今天再踏进这片小时候让人神往的河坝时又看见了什么?

     我们看见了什么?
     我们看见芦苇消失了!我们看见蛙消失了!我们看见两岸的沙燕消失了!
     那些可以引起我们回忆这片湿地的东西都消失了!而且消失得这样快,这样彻底,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消失的。
     我们为此无动于衷。
     白血病多了,让我么见惯不惊。
     吃着药打出来的蔬菜,我们已习以为常。
     而且,今天我们又见到了太多的无可名状的怪病。我们甚至忘记了把这些怪病再归类于是人对自然的破坏。
     因为,我们有了眼前的一切。
     我们城市的触角伸得很快,转瞬间就伸向了我们那个所谓童年时代神往的河坝。
     河坝的变迁,让我们感受了城市人口爆发的力量,在这片湿地上即将鳞次栉比的耸立出指向云天的摩天大厦。
     我们为此而骄傲!
     那是财富和繁荣的象征!
     我们都看见了------

3、河坝两岸-沙燕的消失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12-8 19:4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3、河坝两岸-沙燕的消失

还有很多童趣妙不可言,让我们的怀旧远远被抛在时代发展脚步的后面,甚至我们的怀旧,显得我们这一代已被淘汰出历史的舞台,我们两鬓白发,皱纹爬满额角,我们的怀旧显然已表示我们已经衰老,而且衰老得太快,竟连河坝那些与计算机时代格格不入的童趣都恋恋不舍,我们真的衰老吗?那些一去不复返的童年的河坝上的芦苇、癞蛤蟆、蝌蚪、蚱蜢、崔雀甚至蚊蝇都消失了吗?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我们的湿地!
我们的大自然!
我们南充的河坝!
你看见了吗?

那些年从木材厂下去,金泉寺下面还有个渡船,船开向对岸,我们在哪里掏沙燕窝。
哦!对岸那些不高的沙崖上,密密麻麻的沙燕窝,天空中飞翔着密密麻麻的的沙燕,在芭毛上,在沙滩上,在碧波荡漾的嘉陵江水上,沙燕起起落落的翻飞着,鸣叫着,太阳下,夕阳的残照下,湿地上坑中的浅水泛出落日的光芒,不时地被沙燕点起金灿灿的水花。
看着沙燕翻飞,夕阳像睡进了一个梦幻般的霞黛,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一树一花,都和江边那些河风吹拂下翩翩摇曳的芦苇融合一体,组成江水、沙滩、芦苇、草木、沙燕、夕阳下的一幅全景图。
是多么的魅力壮观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燕到夜晚归窝了,天地间一片空旷,天空泛出零碎的星点,月亮突出一个半圆,河边的湿地便又听见蛙的叫声,河风吹拂耳畔,传出芦苇杆的香,嘉陵江上落下一片月光的银白,在流水中碎闪,点点浮动。
夜色下的嘉陵江哟,又是多么的醉人!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12-8 22:2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2-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坝都整房地产了。
以后把屎尿排嘉陵江更方便了。

2020年优秀版主 2014年度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12-9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不见楼主发帖了。

发表于 2013-12-9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小,应该是指1--------5年级都齐全。当时小学应该只读五年。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曾经和秋玲来到沙燕窝,我们来看沙燕的飞翔,看沙燕进窝又从窝里出来,看那些还不能飞翔的小沙燕在窝旁边伸出头来等妈妈从嘴里哺以食物。那些小沙燕已能发出鸣叫,不停的说:我要东西,我饿了!
     沙燕窝布满整过沙崖,甚至在1米高处都能模得着窝巢。秋玲爬上去摸那几个仰着头的小沙燕,那窝巢有两米来高,我推着秋玲混圆的臀往上顶,秋玲把手刚伸到窝旁,两只大沙燕凄厉的就鸣叫着扑了下来,啄秋玲的手,幸好秋玲手缩得快,慌张的从沙坡上滚落下来,叠在我身上,再滚进沙滩里,秋玲笑得前仰后翻,阳光在脸上,泛出灿烂的红晕,我就想到了她那小巧的颤动的乳。
     我现在正在过去掏沙燕窝的位置,30年前的景象即刻被坡上一只嘶叫的乌鸦拉进现实,现在在眼前,眼前已没有了沙燕,当然也没有沙燕窝了,那些沙崖上的沙,早被掏空,崖边裸露出呲牙斑驳的石和残桠断根,像妇人被拔掉了衣服露出的瘦骨嶙峋的肌骨一般,正被岁月摧残着。
     沙地也早已不见,原来的湿地上裸露出一些不成形的卵石和凸兀的泥土,过去的沙岸被洪水推得更远,那些一望无际的芦苇在沙被挖掘后,无以生根,早已干裂在石头上,被洪水带走。
     沙燕或许已飞回北方,正在适应那里不断变暖的气候,这块古老的栖息地从此变成一个充满记忆的故事,一个人类精灵破坏自然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会随着秋玲初二离去,渐渐的被淡忘掉。
     我们把记忆留给后来人,或许后来人再来到这里时,完全不相信我们的过去,以为这里过去古老的风貌便是如此,更以为地球之大还有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好资源可以任由人类挖掘开垦!我们只好让上帝来见证历史和那些衰老的传说!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帖为什么说“已经被删除”?
嘿嘿!
版主现在不是来了吗!这段字花了我一个晚上:L
完,哦!完是啥意思?真不懂。朋友说来听听!:handshake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3-12-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故事 发表于 2013-12-8 21: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3、河坝两岸-沙燕的消失

还有很多童趣妙不可言,让我们的怀旧远远被抛在时代发展脚步的后面,甚至我们的 ...

我也掏过沙燕啊,真是美好滴记忆,那时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和小伙伴在河坝耍得浑天黑地一身泥完后在河里一洗回家家吃饭饭,真是安逸不摆了...

发表于 2013-12-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完了,河坝也完了,哎!

发表于 2013-12-9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美好的童年时光都将从记忆中消失.一切美好的东西也行将慢慢失去.人们这样对待大自然.会有报应那一天的.特别是一些烂贼娃子在河里整干整尽的.在田越捉蛙的

发表于 2013-12-9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顶贴

发表于 2013-12-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玩的这些,我当年也玩过。:lol:lol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4、芦苇荡遐想
     河坝最神秘的地方,就是芦苇荡。
     其实叫芦苇荡并不准确,因为芦苇就长在沙滩上,而沙滩上并无水,所以不能完全叫荡,但叫荡又十分的准确,因为在那里面有很多荡的事发生。
     无荡,芦苇何以吸收水分?
     原来沙滩上的沙和沙壤土,属河水冲击地貌,除夏季土壤被洪水沁淫外,地下水十分充足。水中微生物,给芦苇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让芦苇荡变得异常的风丰满,看它摇荡的样子,就知道它是一瑸美丽的少妇。听一个砖家说:芦苇上的芭毛,就是芦苇的生殖器,它裸露着卖弄风骚,跟我们的原始祖先一样敞放,迫切等待交媾,这就是自然。
     芦苇荡的空气中飘散着一种神秘的氛围,甜的、涩的、酸楚的、迷茫的、诱惑的,它摩挲着的熙风发出诱惑的气息,让每一个人类的灵魂幻出妄想与之交媾的念想。
     夏天,总显得躁热的日子,三三两两的人寻往河边,在陆地上烤出激情的男女常常到芭毛笼中的清凉地销魂,这些偶然的时刻被小朋友不幸闯见,大人的阴茎显得硕大,女人的大白屁股向两块圆镜一样反光,胸脯上堆积的乳房从侧面挤压出来。走开,小娃儿看啥看。我们笑着奔跑着走开了。那小脑袋瓜子就不断浮现出大阴茎和白屁股来,甚至在梦里笑醒。
     这个印象一直残留着,挥之不去。
     到了初中,发现自己的小叽叽天天的大起来,就更加幻想起芭毛笼中的事。每到星期,就邀约那几个儿时的伙伴去河边,指望着再见到那种让内心欢喜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往僻静的芭毛笼串,但再也没发现,只是在很多芭毛笼里都可以见着被人为滚动的一地滩沙,用芭毛杆芭毛叶芭毛铺了一席和零星的纸巾。
芭毛地里做这事安逸哟?这念想一直延续到长大成人,终于也去芭毛地销魂一盘。
      去马家滩内的小河游泳,已不是单纯的意愿了,看见女子进芭毛笼换衣,眼里就望着那摇动的芭毛,幻出芭毛笼里的情行。甚至故意走进芭毛换衣,有意靠近有女人的地方,把莎莎的芭毛声听成脱衣声,幻出那大白屁股的反光来。于是,就想起郭沫若书中在日本留学时偷窥女子洗浴的场景,说:都归罪原本男人是个有阴茎的动物来。

发表于 2013-12-1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往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人类文化,如果回到原始来看,其实就是两巴文化。其它的就是附着在两巴文化上的用以迷惑心智的东西。
芦苇荡突出了两巴文化的某个特征,固沙防洪,绿化大地,生成氧份,提供人类休养生息的栖息地,并一代代传承。
现在,忘于我们,灭绝于我们。
如果,我们不心生愧疚的话,就一定不是人。

发表于 2013-12-1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瘦马西风 发表于 2013-12-9 0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完小,应该是指1--------5年级都齐全。当时小学应该只读五年。

:)你知道的太多啦~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