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草坡乡突发山体滑坡,州、县与时间赛跑
转移两千“孤岛”群众
人民日报讯 记者 王明峰摄影报道
7月22日12时46分,汶川县草坡乡足湾村刘家河坝发生高位山体滑坡,总方量近100万方,造成当地28户农房、约100亩耕地全部被掩埋。垮塌的山体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导致草坡乡草坡河水位涨高。灾情发生后,阿坝州、汶川县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打响……
“今天必须要把受山体滑坡威胁的250余名群众安全转移。”接到命令后,驻守草坡乡足湾村的50名理县民兵,会同乡、村干部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足湾村老支部书记尹全福、樟排村支部书记杨兴念、民兵刘元兵三番五次给群众做工作,在安全转移好最后一批群众过程中,为确保“不落下一名群众”,再次分别挨家挨户搜寻滞留群众,突遇山体滑坡,尹全福受伤、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杨兴念不幸遇难,刘元兵失去联系。
22日15时,250名群众从乡政府出发,开始往绵虒镇临时安置点转移。
“出来了,出来了。”在草坡电站焦急等待的足湾村民杨方兰跺着脚高兴地叫了起来。据杨方兰介绍,今天他和爱人是专门到汶川县城租房,想把一家人接到县里。“政府早就通知说,我们那里不安全,让我们转移。今天我们就是出来找房住。”杨方兰说。谁知离开不久就发生了山体滑坡,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女儿。为保障安全,抢险人员没让他再次前往。历经4个多小时紧急转移,首批250人,当日19时全部转移到绵虒安置点安置。
为保障每位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地方住,阿坝州、汶川县“7·10”抗洪抢险指挥部分别连夜紧急召开会议,制定《转移草坡乡受灾群众接应安置工作方案》。绵虒镇作为此次转移草坡乡受灾群众接应安置工作第一安置点,设立土司安置点、老街安置点、绵虒中学安置点、绵虒小学4个安置点,负责接应安置转移群众。当天由阿坝军分区、武警阿坝支队、民兵预备役、干部等1200余人,将全程负责安全转移草坡乡受灾群众2000余人。当天的转运通过“蚂蚁搬家”方式分三段转移,层层接应,确保了转移群众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