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落马的高官总会引来人们太多遐想,与高官有牵连的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奇。薄熙来之子薄瓜瓜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这个年轻人除了其身居高位的父亲还有着更多引人侧目的标签:祖辈曾是中共元老、母亲曾是蜚声国际的美女律师、他本人15岁即出版散文随笔专著、就读于世界多所一流名校、阳光帅气、谈吐非凡——这个耀眼的“青年才俊”,现在在哪里?“红三代”的身份带给他的,除了光辉,是否还有着难以被安然享受的“误解”?
“青年才俊”薄瓜瓜
2009年5月9日,“大本钟奖”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评选在英国伦敦揭晓,来自中国大陆的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哲学学生会主席薄瓜瓜当选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也是在这一年,他将第一次公开演讲地选择在了北大,这里是他父辈求学的地方。而这次演讲的场所,英杰交流中心的阳光大厅亦声名显赫。仅仅在当年,来这里做客的人就有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台湾戏剧人赖声川、菲尔兹奖获得者,以及藏传佛教上师宗萨钦哲仁波切等。不到22岁的青年薄瓜瓜可能是其中最年轻的演讲者。
薄瓜瓜出生于1987年,学名薄京瓜。儿时的他更多的时候是跟爷爷和姥爷待在一块儿。在薄瓜瓜的回忆里,这两位老人,一个被他称作白眉毛爷爷,一个被他称作是黑眉毛爷爷。白眉毛爷爷是中共元老薄一波,黑眉毛爷爷是“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谷景生,纯正的红色血统让薄瓜瓜有着一个红色的童年。
薄瓜瓜自小写过大量的检讨,对于每一个犯下的错误,他都会被要求以写检讨的形式去反思。
除了检讨书,类似向长辈要礼物的要求,也常常以“申请书”的形式作以陈述。有一年“六一”,大姨将从香港返回,薄瓜瓜随即写了一份索要礼物的“申请书”,他这样写到:“一是体育方面,高跷;二是科技方面,是太阳能模型,机器猫;三是学习方面,是文具是书包;四是穿着的,衣服和裤子。”
这样的沟通方式,大概正是红色家庭所有的红色印记。薄瓜瓜说,这提高了我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国内媒体的报道中,薄瓜瓜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少年英才。他为人友善,乐于助人,虽然个性活跃,但从小就注重自己的形象,交友谨慎。据说社交圈子只限于寄宿学校范围。在英国读书期间,他完全生活在封闭严格、没有周末的公立男校中。除了参加正规的社会公益和学术活动外,薄瓜瓜没有其他的社会联系。
他有着夺目的个人履历,小学到初一在北京景山学校读书,一直连任中队长。12岁就被父母送到英国留学,由英国商人尼尔?伍德介绍进入英国哈罗公学学习,成为第一个进入哈罗的中国人。2006年,薄瓜瓜进入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2005年年底薄瓜瓜参加英国统一高考,报了竞争最激烈的英国牛津大学经济、哲学、政治三项综合专业的创史学院,经全国统考和本校复考及再淘汰面试等程序,薄瓜瓜名列前茅,成为该学院本专业的首位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2006年10月正式入学后,在牛津最高联合总会换届选举时,当选为常务理事,也是首位进入该会领导机构的中国人。
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将薄瓜瓜俨然塑造成了一个国际化的青年精英。但在西方媒体后来的报道中,这个24岁的青年却又是另外的模样。
当初得到“大本钟奖”时,薄瓜瓜曾这样说道:“我十分感谢你们对我的理解,对于我来说,理解有着极大的价值,因为现在有许多人都不得不去选择享受误解或者试着去驾驭误解。这个‘大本钟奖’是个很‘意外’的奖励,但有些报道因家庭背景而把自己‘格式化’了,还引出一些莫须有的东西。既然被人‘盯上’了,就应该从人们模糊的印象中透明地走出来,如果能还原一点真实的信息,也算是尽一份社会责任吧。”
言辞中既有对自己得奖的喜悦,也有对于来自他家庭背景所引发的想像的解释。一切到底是理解还是误解,也许透明才是最好的解答。但真正的透明对于这个年轻人而言,显然难以实现。
《纽约时报》最近称,薄瓜瓜从小就娇生惯养,在北京红墙内长大后,被送往英国上学。薄瓜瓜12岁就到了英国,未能获得哈罗公学的入学许可,这所寄宿学校每年学费45,000美元。他最终还是成为了那里的一个学生﹐但却对学术无动于衷﹐却因欧洲跑车、头等舱的航空旅行、马术运动、跳探戈舞而声名大鹊,常常参加很多派对聚会,花钱大手大脚。
《纽约时报》还报道了薄瓜瓜在英国牛津大学鼓动其他中国留学生加入牛津大学辩论社OxfordUnion以便投票支持他竞选该社团的干部,但最终还是落选。此外,他还因考试不及格被停学一年﹐被禁止使用校园设施。尽管这样,他仍然被美国知名学府哈佛大学的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录取。薄瓜瓜如何入学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也引起广泛争议。哈佛大学校方不评论薄瓜瓜的入学申请,但是引述哈佛发言人道格?嘎维尔说,学校评估新生时不仅考虑学习成绩,也看他们的领导潜能以及是否能增加哈佛学习环境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