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627|评论: 67

[行走印记] 穿越华夏—苏州漫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苏州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吴王阖闾时期,又因城西南有山曰姑苏,于隋开皇九年更名为苏州。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驰声海内,秀丽、典雅且有“甲江南”声名的苏州园林,小桥流水环绕姑苏城内,令人心驰神往。2012年2月,车队到达这里,在有限的时间里我排除了旅途的劳累,依次参观游览了拙政园、虎丘、寒山寺、枫桥、平江路和全晋会馆。那么享誉天下的拙政园、虎丘和寒山寺就不在各位大侠面前班门弄斧了,还是以图文的形式与您分享枫桥、平江路和全晋会馆吧。这些地方不是太出名,因此许多人来过苏州却不知道还有个什么会馆,好,下面我们就去看看它们的真实面貌与传说。不过呢江浙一带冬季梅雨很多,三个多月的江南六省大穿越,细雨始终跟随者我们,光线是最好的雕刻大师,可惜它迟迟不愿光顾。没法子,您凑合着看吧。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12-25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顶一下,如果有图片就更好了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秀两张西子湖畔的迷雾。记得朋友跟我说起的一次经历:那天她独自到苏堤游览,也是一个阴雨天,沿着西湖整整走了半天,瑟瑟秋风夹杂着小雨打湿她的风衣,高跟鞋把她的小脚折磨得掉了一层皮而浑然不知痛。她完全沉浸在那个朦胧的诗情里。。。。。。
     是的,眼前的景色我想像得出当时的情景。。。。。。
a.jpg
参与人数 1 小米椒 +30 收起 理由
四川英子乐园 + 30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无数的文人墨客、诗人为之留下多少千古绝句。。。。。。
b.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晋会馆坐落在平江路张家巷,是山西钱业商人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后来毁掉,山西丝茶商人重建。占地6000平方米,沿街门厅三间,门前八字墙,门两侧上方 各有一座鼓吹楼,门内戏楼由戏台及东西厢看楼组成。戏台为歇山顶,檐下上额枋雕饰戏文、龙凤、花卉,斗拱木雕贴金,光彩夺目。正面悬木雕花篮、狮子各一对。 台顶穹隆形藻井由632个木雕构件榫卯组成旋转放射状纹饰,奇巧华丽而又聚音。与戏楼相对的会馆大殿,1976年毁于火灾。1986年利用原灵鹫寺梁柱构件建单檐歇山式五间殿堂。原中轴线两侧建筑,现尚存东路四进一部分厅堂,以及点缀其间的山石、曲沼、花木。以下是会馆德一组图片。
     不愧是江南名城,小巧的院落无不体现出典型的苏州园林特征

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会馆内建有一座清代的礼仪建筑“吹鼓楼”,主体建筑是一座古典舞台,台顶雕花穹窿藻井设计,产生良好的音响效果。东西两庑包厢和后部大殿组成具有东方古典美的剧场。西路有楠木厅、鸳鸯厅以及亭、廊、院、舍,清池假山等。“吹鼓楼”按传统格局陈列彩塑乐队,配以礼乐,以展示当年会馆迎宾的场面。古典舞台不定期地按传统形式演出昆剧、苏剧、评弹等剧(书)目。在鸳鸯厅设有仿清代茶园书场。馆设昆剧、苏剧、苏州评弹3个陈列专室,并办有苏州民族乐器展览。陈列将建筑文物与陈列文物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古今结合。
  这就是吹鼓楼,下图是对面的一个大堂,大堂的平台是观看演出的好地方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戏台的穹顶成圆形,内部的结构可以起到吸声和美化音效的效果足见当时的舞台设计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我多年从事播出系统和音响工程,这是我所见到那个时代最科学的声学舞台结构,即便是今天它的美声效果既然非常出色。我深深的为古人的智慧所感染。。。。。。
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位于舞台两侧的观戏楼的二楼,每张桌子有四把一字中间用屏风隔开相当于包间。楼下的大厅里正在播放昆曲的唱段,我打开一扇窗子用支杆固定好然后坐在那里,望着眼前的舞台,耳听旧时的唱段录音仿佛置身那个年代,舞台上是身舞彩袍的名角飘逸的身影。。。。。。
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座椅之间都有屏风相隔,形成独立的简易包间
1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楼下的大堂,显得简单一些
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戏台侧面
1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会馆吹鼓楼对面的大堂内也设有室内戏台,舞台全部由上等木材雕刻而成。这里显然是为特殊看客服务的地方
1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镇馆之宝“昆曲堂名灯担”
1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1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馆内珍藏着大量历史资料与图片还有当年名角的剧照等
1.jpg 本帖最后由 蓉城往事 于 2013-12-26 11:58 编辑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