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费为零,是真是假需公示
彩蝶飞飞
东莞市财政局日前公布,东莞市市本级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总数为2.1482亿元。其中,东莞市公安局的“三公”经费预算总数排在众部门首位,达3079万元,占全市的14%。另外,共有市旅游局等11个部门的公务用车费为零。对此,不少市民发出疑问,“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些单位难道一辆公务车也没有?”(12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在公车浪费新闻不断的时代,东莞11个部门“公务用车费为零”可算个充满正能量的消息。可也正是因为其过于异常,反而招来了不少质疑。虽说作为广东公车改革第一个城市,但是否真每个部门连一辆车都不留,11个部门的公务用车费为零,这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这11个公务用车费预算为零的部门,不难发现,其中居然还包括了像城乡规划局、教育局、文广新局这样需要勤跑基层的政府部门,这不能令人感到匪夷所思。难道东莞市的城乡规划都是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当地每年的教育检查、评审又都是怎么搞的?文广新局的工作只是每天对着电脑、看看报纸进行的?如此,也太反常了吧。 所以说,要想打消公众对于“公务用车费为零”的疑虑,有关部门就必须给出详细权威的解释与数据。毕竟,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何况“公务用车费为零”无论怎么看都应该算是个“亮点”,不更该带出来给大家学学吗?倘若真的“公务用车费为零”也能干好公务,那它对于下一步如何深化公车改革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怕就怕,所谓“公务用车费为零”只不过是“账本成绩”,而实际费用则通过“其他支出”暗度陈仓。这样,无疑是对中央降低“三公”经费要求的曲解与误读。 自从新一届政府高调作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承诺以来,各地“三公”经费的预算及支出数额的确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有些省份,“三公”经费的降幅甚至高达两成。这其中是否有水分,我们不得而知,但必须警惕的是,有些地方官员似乎正开始将降低“三公”的多少作为一项新的政绩游戏来玩,从中大做手脚,意图欺上瞒下。 事实上,要求降低“三公”经费,目的只是为了减少浪费、避免腐败,该花的钱还得花、该使用的公车还得使用,那种影响公务活动正常开展、哗众取宠的“省钱攻略”无疑与此目的背道而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