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鹿镇纯属是偶然, 过去知道有这么个法国风情小镇,也知道有上书院且比较出名,重要是1998年看《南方周末》知道了这个小镇,一关注就是近六年到2004年。地震后听说上书院损毁,至此就没有看到白鹿镇的消息。十二月的一天下午在看《四川日报》时,再次发现和知道了白鹿镇的情况,已打造完毕,且冬天的人气好似不足样,决定抽空一去,到不了法国,去下白鹿小镇也算沾点异域风情吧。 如约出发,一个半小时到达,停好车,进入小镇,小镇的整个旅游设施还是比较完毕,只是在冬天缺少人流量,可能与宣传及气候有关,问商家知道,夏天这里确实凉快,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整个小镇充满法国风情,蓝色的尖顶,白色的墙壁,铁艺的护栏,一栋栋欧式建筑周围开满了鲜花,充满了独特的浪漫气息。站在大教堂下向小镇望去,恍惚间,觉得置身欧洲小镇,但是,眼前的这一切,不是在欧洲小镇,而是白鹿镇,一个曾经被地震破坏的地方。这里处处是景,美不胜收。 在镇内商铺购买了特色的白茶、酒、特色豆瓣(回家吃后确实美味),吃上不不贵的午餐,味美且实惠。汤足饭饱后,我们走到这条大街的尽头,穿过“卢瓦尔城堡”,又走了一段路,下坡之后,过白鹿河到白鹿小学地震遗址(也是下书院遗址),在这里也有幸见证了一对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但有冷。
也看到了河面上一座1893年法国友人设计修建的中法友谊桥映入眼帘,这座桥是砖石结构的双孔拱桥,“5.12”地震中受损,仅剩一半桥身,一边与河边接壤,另一边在河中央。为了方便当地人过河,在拱桥的上游和下游都分别建了多处石墩桥。白鹿河边,郁郁葱葱的树木下,一片欧式建筑格外惹眼。 我们过了石墩桥,来到了原来的白鹿小学,后面一栋三层的教学楼被整体抬高了近三米,且没有任何形式的损坏(包括窗子玻璃),地震撕裂带是从两所教学楼之间穿过,且都受损不是非常严重,所以被称为史上“最牛教学楼”,在这里我向这所学校的建筑老板致敬,也向主持修建的老师、校长致敬,是他们创造了这一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