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天气晴朗,几个“帽根儿”朋友安排赵哥去元山—得胜—驷马乡村旅游环线玩,感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的美丽。
畅通“毛细血管” 营养达全身
出发前,发生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听说要走平(昌)得(胜)线,赵哥看看他开回的卧车,皱起了眉头,为难地问:“不换辆车吗?”
我们知道赵哥心头的担心:三年前回来,走过一回这段路,坐的是越野车,可坑洼破烂的道路,还是颠簸得走南闯北以车为“脚”的他晕了车......朋友们相视一笑,故意不说破,只是“借口”车不好调,催促他快走。
赵哥有些勉强坐进了车里,但车出城不久,他就兴奋起来:“这路已经修好了啊?这么平整宽阔!”
“不仅这条路,平昌300公里所有到过去区所在地的县道老油路都修好了!”朋友向赵哥介绍,平昌县以保障民生需求为切入点,把交通建设作为“两化”互动的支撑和引擎、统筹城乡的先导和基础,这两年与巴达高速建设配套,全力以赴加快了出境通道及农村公路建设,着力构建全域通畅的综合交通网络。2012年,县本级财政筹资6.5亿,短短8个月完成300公里老油路的改造;2013年,主干线推进道路建设“进园区、进新村、进景区” ......如今平昌,乡乡镇镇都通油路、水泥路,90%以上的村都通水泥路了。平昌不仅是把路修通,更是坚持把农村公路作为统筹城乡的纽带和乡村旅游的精品走廊建设,用景区的理念和标准提高路网建设的品质,农村公路不再“乡土”,变得更“开放”、更“洋气”了。
“这条道建得很漂亮、行走上面很舒坦!”赵哥感慨地说,高速公路是“大动脉”,“营养”要达全身,还得修通农村公路这“毛细血管”,平昌这点做得好,为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巴山新居 百姓生活更幸福更体面
元山—得胜—驷马乡村旅游环线像一根红线,串起了通木、中岭、巴灵、民意、石马、马灵、创举......众多巴山新居聚居点和乡村旅游景点的“明珠”。可我们只安排了一天时间,不能颗颗“明珠”把玩,更多的只能是走“车”观花了。
过通木、走中岭、穿民意......留在赵哥脑海中的“土坯房”、“烂泥路”、“柴草垛”的农村印象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的水泥路蜿蜒在山间,树林中掩映着座座乡间“别墅”,承载着富裕希望的连片蔬菜大棚星罗棋布……赵哥兴奋起来,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改编的小调:“以前的平昌并不美,凌乱的房屋苦涩的水,泥泞的道路贫瘠的地……如今变成桃源地,田也肥呀水也美,路也畅呀村落更美!”
在得胜镇马灵村,我们停下车来,让赵哥更细微地感受下巴山新居农民的生活。
马灵新村聚居点里,一幢幢新房依山就势,风格统一又错落有致,一楼一底,青瓦鸭黄墙;水泥路、石板路连通各幢新房院落,院落间布满绿化带;走进聚居点内,农家超市、农家书屋、休闲广场、便民服务室、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赵哥感慨道:“与其说他是一个农村聚居点,不如说他是一个农村社区!”
“平昌就是把巴山新居聚居点当成社区来建设管理的!”朋友告诉赵哥,这几年,平昌实施巴中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实施了“巴山新居”扶贫工程,建设了 3.7万多户巴山新居、516多个新居聚居点,计划从2011年起,用10年时间完成全县10.7万户农村土坯房的改造。
走进一农户两层共158平方米的“乡间别墅”,看到客厅、卧室、厨房、厕所等格局分布合理,电脑、冰箱、平板电视等电器一应俱全;米黄色的大理石铺就的灶面上,熊熊天然气火焰舔着锅底,散出阵阵香味;打开水龙头,压力十足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得欢快,赵哥再一次感慨:“住在这巴山新居里,百姓肯定是更幸福、更体面!”
科学技术 支撑起山区现代农业的脊梁
棚外,天寒地冻;棚内,温暖如春、蔬菜葱茏……驷马镇元峰村,我们停下了车,带赵哥走进了平昌元峰省级农业科技园。
平昌元峰省级农业科技园园区核心示范区5000亩,包括智能育苗供苗区、蔬菜新特品种试种推广区、名贵景观花木及风味水果超市区。是平昌县按照省委统筹城乡、产村相融的要求,在省科技厅、省农科院积极给予技术扶持下,招商引进四川同利集团为龙头建立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依靠核心示范区蔬菜苗木种植的理念示范、技术示范、市场示范,带动周边5个乡镇、26个村、1.3万户、5万多人建成商品蔬菜基地3.5万亩,做大蔬菜产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突围。
科技园中,最精华的部分当是水果花卉苗木超市、蔬菜新特品种超市,这里收集种植了140多种全国各地的特色蔬果和60多种花卉,是一座蔬果花卉博物馆。涌动着的喷泉、流水,肆意绽放的鲜花,五颜六色的各种蔬菜组合布景,辣椒上墙、红薯吊顶、红叶甜菜、长柄葫芦……新奇的蔬果吸引着赵哥的眼球,他慨叹:不身临其境,难感知其奇妙;想象不到在这巴山深处,还有这样高科技的现代农业!
像平昌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样,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整个巴中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许多令赵哥“想象不到”的新鲜事物,只是我们只有两天假期,不能陪赵哥去一一领略了,只得在心底向他“抱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