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巴人

[原创]仁寿的朋友请进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男左女右[/I]在2004-12-23 15:13:00的发言:

我算半个仁寿人吧。。我爸是仁寿人。。我在成都出生。

我很少回仁寿。。。我想近几年仁寿应该发展很快了吧。。

谁能放出点仁寿现在的PP(照片)?

想看更多仁寿的PP的话,可以到我的相册里去看(因为网易相册不能粘贴过来) http://scrsprj2003.photo.163.com 高家鹰头水库 仁寿夜景 在高店远眺群山

发表于 2006-1-23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火圣119[/I]在2004-12-15 14:24:00的发言:[BR]

希望仁寿出来的兄弟伙团结起来,不要给仁寿人丢脸.

有仁寿一中96级的没有

大家团结起来,为仁寿的发展出谋划策才对 有仁寿的朋友可以加我的QQ:241252992

发表于 2006-1-2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_*西藏牦牛[/I]在2005-5-15 23:52:00的发言:[BR]

偶是正二八经仁寿人!现在正在仁寿!那天有空外出!拍点仁寿的图片给在外的仁寿人整起!

我是仁寿人,现在眉山工作,经常回仁寿,希望有机会相识。偶的QQ:241252992

发表于 2006-1-23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永恒快乐[/I]在2005-5-29 1:08:00的发言:[BR]

大家好啊,很高兴遇到这么多仁寿的朋友,大家对家乡的感情真的很深,我也是仁寿的,我和大家一样,现在也在外地没在仁寿,但我和大家一样对家乡很关注,

我告诉大家现在仁寿建设搞的很好,如果你们大家回去的话,在县城你们也会找不到方向的了,

仁寿现在在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前景还可以,只上缺水,特别是工业用水,

在交通方面,现在的213国道已经改造完成了,路况还可以,眉山到仁寿的路也重建了,眉山到仁寿也只要大概三,四十分钟,大家有空多回去看看啊,家乡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只是在政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着也是制约我们家乡的一个方面,

好了,我就说到着了,以后有时间我会多来这的,我是文宫的,有文宫的吗??希望大家多交流啊,

[em07][em03][em02][em01][em04][em05][em06][em08]
我月初才到高家去了一趟,以后还要去的哦,到时候别躲起来哈。
发表于 2006-1-2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失心人[/I]在2006-1-23 16:02:00的发言:[BR]
以下是引用[I]黄风吹[/I]在2005-10-12 8:59:00的发言:[BR]仁寿土匪多哈
请问老兄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本来就是三

发表于 2006-1-24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寿国贸商场外的街舞表演

发表于 2006-1-2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寿广场上不知名的花 省道106线上拍的朴实乡民 仁寿山上的寺庙和电视发射塔

发表于 2006-1-24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滩景区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看到这么多仁寿图片,感动啊

发表于 2006-1-2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再次见面[/I]在2006-1-26 10:57:00的发言:[BR]

仁寿朋友新年好哈!

这次回家过年,要好好闪两张照片上传到这里!!

本人QQ:54145601

[em01][em11][em12][em14][em15][em17][em18][em19][em20[em22]

发表于 2006-1-2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路路

老婆是禾家的,每年要回去几次,最头疼的就是路!
仁寿--富加--禾家--球溪的路巨烂!
现在好象在维修,小车基本都无法走了!
我去过全国大部份地方,这条路基本可以排全国第一烂了!
[em03]

发表于 2006-1-2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寿朋友新年好哈!

这次回家过年,要好好闪两张照片上传到这里!!

本人QQ:54145601

[em01][em11][em12][em14][em15][em17][em18][em19][em20[em22]

发表于 2006-1-2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60、70、80三代人谁更无奈

60、70、80年代,三代人构成了现今职场最美丽的风景。

  “6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压力;

  “8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误解;

  “70年代”呢?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夹缝中寻求发展,他们也很无奈。

  六十年代人自语:我们是辛苦的一代

  60年代职场人常用“辛苦”、“压力巨大”来形容自己的生活。他们成长于计划经济之下,吃过不少苦,肩扛各种责任,也正因如此,他们少了很多自我。“圆滑”、“胆小谨慎”,60年代职场人认为,这就是他们给后辈的印象。

  关键词:压力

  解读者:晋先生企业管理者

  60年代的职场人,大都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教育、老人健康……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肩上的负担很重。工作中,老板的期望、新人的追赶也让人不得喘息。重压之下,有的人的健康亮起红灯。60年代的人不常将“老了”挂在嘴边,但工作压力、生活负担、健康状况又让人感叹:“岁月不饶人!”

  关键词:困惑

  解读者:李先生公司老板

  60年代职场人常会感到疲惫和力不从心,如何应对中年危机?如何坚定事业的方向?如何让生活更有品质?许多同龄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有时你会对现在拥有的一切厌倦,有时你会为错过和失去感到遗憾,有时你期待在生活的转弯处能有另一片新奇的风景,而机会真的来到时你又瞻前顾后。

  关键词:学习

  解读者:马小姐财务总监

  他们大多是在90年代以前进入高校读书的。经过多年的职场生涯,他们的阅历不断增加,知识技能却未必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但他们从不讳言自己的不足。虽然笑言“三岁一个代沟,我们之间已是千沟万壑”,但他们也毫不介意向后辈学习。看看那些EMBA班,里面有不少学员都出生于60年代。

  70年代旁观:他们是幸福的一代

  提起“60年代”的哥哥姐姐,70年代职场人的脸上顿现羡慕的神情。有蒸蒸日上的事业,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有难得一遇的学习机会,这成了大多数出生于70年代的职场人对“60年代”的评价。在他们眼中,压力与困惑与“60年代”并不沾边。

  80年代旁观:他们是令人信服的一代

  提起“60年代”的叔叔阿姨,80年代职场人的脸上浮现出的是信服的神情。没有不屑,没有过多强调“代沟”,“敬业”、“踏实”这样的词汇从这些被称为“新新人类”的群体口中说出,也让人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七十年代人自语:尴尬的一代

  一个生于70年代的人这样说过:“我们有着太多的双重,在时尚和传统、进取和保守、张扬和稳重之间徘徊,在工作和生活中既勇于尝试新鲜的东西,又始终恪守着一些规矩。”

  关键词:尴尬

  解读者:汤小姐广告策划

  在喜欢稳扎稳打的60年代人眼里,70年代人是叛逆的一代;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80年代人眼里,70年代是落伍的一代。70年代人苦干实干加蛮干挤进大学后,却发现高考录取率已由10:1变成2:1;好不容易毕业了,却发现国家不包分配了;费尽周折捧了个铁饭碗,却发现在激情创业的时代,工薪族实在太可怜。“70年代”大锅饭的滋味没尝过,福利分房的好事没赶上,八九十年代经济热潮时个人奋斗的大好机会也错过了。职场上前有“60年代”坐镇,后有“80年代”追赶。

  关键词:白骨精

  解读者:胡先生大学教师

  似乎是不经意间,这群年龄在“三张”上下晃悠的人成了人们常说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分子。看看他们,我和身边的朋友总会觉得羡慕。有时提起他们,我们的语气中还有那么点“醋味儿”。他们大都有着不错的职业,工作中备受器重,这也让他们有足够的money担当起“消费的中流砥柱”的称号。于是,衣服是给“70年代”设计的,房子是给“70年代”盖的,车子是给“70年代”开的,“中产”、“BOBO”、“小资”、“新富”等称号也是给“70年代”准备的……

  关键词:牛人

  解读者:加加自由职业者

  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有一个共识,如果“60年代”在工作中没做出什么成绩,人们会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赶上好时候,而要是换成“70年代”,人们一准儿认为是他们不够努力。也许是生于70年代的牛人太多,以至于人们对他们这个整体都寄予厚望。随便数一数,一群“大牛”的名字奔涌而出,中国最年轻的富翁丁磊、盛大网络陈天桥、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国美老总黄光裕……

  60年代旁观:后生可畏

  对“60年代”而言,80年代的新新人类离自己远了些,真正的“威胁”还是来自这群70年代的职场人。对着他们,“60年代”沉吟半晌,只一句“后生可畏”,却不乏羡慕与欣赏。

发表于 2006-1-26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旁观:榜样力量

  在新新人类眼中,“70年代”可谓牛人辈出。提起“60年代”,新新人类言语尊敬,却透着一种距离感。而说到“70年代”,新新人类言语轻快,更有不少人将其中的佼佼者作为自己的“偶像”。

  八十年代人自语:崇尚自我的一代

  80年代职场人,他们玩着电子宠物,听着小虎队、张信哲和周杰伦的歌,看着《流星花园》,一路走来。他们出生时碰到独生子女生育高峰,上学时赶上高校改革,工作时遭遇大学生就业难。他们初涉职场,甚至还带着稚气。对于这样的群体,无论是职场前辈,还是他们自己,都有话要说。

  眼高手低VS志向远大

  非80年代发言:Joe部门主管

  他们自视甚高,有时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他们有向上冲的劲头,却找不到实现的途径。他们每个人都觉得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却忽略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们认为只有进入大企业、做领导者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却丝毫不理解从基层做起才是真正的锻炼。

  80年代自辩:Mona公司职员

  这不是80年代人特有的问题,而是所有年轻人都可能经历的阶段。每个人都有梦想,而梦想总有超出实际的地方,也因此才更有诱惑力。我们敢于直言梦想,寒窗苦读,谁不希望梦想早日实现?

  不安分VS自由

  非80年代发言:李先生老板

  很多80年代的人现在所找的只是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要做出成就的事业。他们三天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目标,便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单位;6个月没有提升,便怀疑自己受了亏待;一年没有致富,便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没有前途。

  80年代自辩:Susan媒体人

  如果说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在选择工作时更渴求稳定,那么,我们则更喜欢接受挑战,有更强的自主择业意识。“我们期冀着真正的自由,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做我们想做的工作,拥有我们想要的朋友。”这就是我们的宣言。有人说不安分、频繁跳槽的我们缺乏责任感,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责任感,我们才不会在一份没有热情和激情的工作上害人害己。

  脆弱VS敏感

  非80年代发言:张女士教师

  这是脆弱的一代。工作中,他们稍有不满就走人,稍遇挫折就放弃。他们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往往遇到打击后就陷在失落、迷茫中难以自拔。他们自我标榜不追风流俗,却掀起哈韩、哈日风潮。他们追求个性,但有时分不清个性与耍酷的界限。

  80年代自辩:Philip公司职员25岁

  从小到大的孤独感、如影随形的压力感,让我们更加敏感。对于80年代的职场新人来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求职大军抢企业的就业、职场前辈的“另眼”看待,都让我们练就了很好的心理承受力和适应力。我们年轻,不怕犯错,因为我们有输得起的资本

发表于 2006-1-2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60、70、80三代人谁更无奈

60、70、80年代,三代人构成了现今职场最美丽的风景。

  “6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压力;

  “80年代”自言辛苦,因为他们承受了太多的误解;

  “70年代”呢?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夹缝中寻求发展,他们也很无奈。

  六十年代人自语:我们是辛苦的一代

  60年代职场人常用“辛苦”、“压力巨大”来形容自己的生活。他们成长于计划经济之下,吃过不少苦,肩扛各种责任,也正因如此,他们少了很多自我。“圆滑”、“胆小谨慎”,60年代职场人认为,这就是他们给后辈的印象。

  关键词:压力

  解读者:晋先生企业管理者

  60年代的职场人,大都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教育、老人健康……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肩上的负担很重。工作中,老板的期望、新人的追赶也让人不得喘息。重压之下,有的人的健康亮起红灯。60年代的人不常将“老了”挂在嘴边,但工作压力、生活负担、健康状况又让人感叹:“岁月不饶人!”

  关键词:困惑

  解读者:李先生公司老板

  60年代职场人常会感到疲惫和力不从心,如何应对中年危机?如何坚定事业的方向?如何让生活更有品质?许多同龄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有时你会对现在拥有的一切厌倦,有时你会为错过和失去感到遗憾,有时你期待在生活的转弯处能有另一片新奇的风景,而机会真的来到时你又瞻前顾后。

  关键词:学习

  解读者:马小姐财务总监

  他们大多是在90年代以前进入高校读书的。经过多年的职场生涯,他们的阅历不断增加,知识技能却未必能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符合。但他们从不讳言自己的不足。虽然笑言“三岁一个代沟,我们之间已是千沟万壑”,但他们也毫不介意向后辈学习。看看那些EMBA班,里面有不少学员都出生于60年代。

  70年代旁观:他们是幸福的一代

  提起“60年代”的哥哥姐姐,70年代职场人的脸上顿现羡慕的神情。有蒸蒸日上的事业,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有难得一遇的学习机会,这成了大多数出生于70年代的职场人对“60年代”的评价。在他们眼中,压力与困惑与“60年代”并不沾边。

  80年代旁观:他们是令人信服的一代

  提起“60年代”的叔叔阿姨,80年代职场人的脸上浮现出的是信服的神情。没有不屑,没有过多强调“代沟”,“敬业”、“踏实”这样的词汇从这些被称为“新新人类”的群体口中说出,也让人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七十年代人自语:尴尬的一代

  一个生于70年代的人这样说过:“我们有着太多的双重,在时尚和传统、进取和保守、张扬和稳重之间徘徊,在工作和生活中既勇于尝试新鲜的东西,又始终恪守着一些规矩。”

  关键词:尴尬

  解读者:汤小姐广告策划

  在喜欢稳扎稳打的60年代人眼里,70年代人是叛逆的一代;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80年代人眼里,70年代是落伍的一代。70年代人苦干实干加蛮干挤进大学后,却发现高考录取率已由10:1变成2:1;好不容易毕业了,却发现国家不包分配了;费尽周折捧了个铁饭碗,却发现在激情创业的时代,工薪族实在太可怜。“70年代”大锅饭的滋味没尝过,福利分房的好事没赶上,八九十年代经济热潮时个人奋斗的大好机会也错过了。职场上前有“60年代”坐镇,后有“80年代”追赶。

  关键词:白骨精

  解读者:胡先生大学教师

  似乎是不经意间,这群年龄在“三张”上下晃悠的人成了人们常说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分子。看看他们,我和身边的朋友总会觉得羡慕。有时提起他们,我们的语气中还有那么点“醋味儿”。他们大都有着不错的职业,工作中备受器重,这也让他们有足够的money担当起“消费的中流砥柱”的称号。于是,衣服是给“70年代”设计的,房子是给“70年代”盖的,车子是给“70年代”开的,“中产”、“BOBO”、“小资”、“新富”等称号也是给“70年代”准备的……

  关键词:牛人

  解读者:加加自由职业者

  和朋友聊天,发现大家有一个共识,如果“60年代”在工作中没做出什么成绩,人们会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赶上好时候,而要是换成“70年代”,人们一准儿认为是他们不够努力。也许是生于70年代的牛人太多,以至于人们对他们这个整体都寄予厚望。随便数一数,一群“大牛”的名字奔涌而出,中国最年轻的富翁丁磊、盛大网络陈天桥、易趣网创始人邵亦波、国美老总黄光裕……

  60年代旁观:后生可畏

  对“60年代”而言,80年代的新新人类离自己远了些,真正的“威胁”还是来自这群70年代的职场人。对着他们,“60年代”沉吟半晌,只一句“后生可畏”,却不乏羡慕与欣赏。

发表于 2006-1-26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需要多吃九种食品

过年,吃大鱼大肉,生猛海鲜之时,也一定要多吃以下十种健康食品。
  
  第一是番茄,番茄能够大幅减少患胰腺癌等癌症的几率,它还是最佳的维他命C来源。
    
  第二是菠菜,富含铁及维他命B,能有效防治血管方面疾病,并能预防盲眼症。
  
  第三是坚果,它不仅可以提高好的胆固醇,并能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是预防心脏病的最佳配方,不论是花生或杏仁果等,都是好的选择。
  
  第四椰菜花,它富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长期食用可以减少患乳癌、直肠癌及胃癌的几率,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简易烹调后使劲地咀嚼,白菜、豆芽也是不错的选择。
  
  第五是燕麦,每天食用燕麦麦片可以降低胆固醇,它所含的丰富纤维会使人很快就有饱腹的感觉,如此一来可以减少摄取其他油腻的食品,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第六是鲑鱼,经常食用可以防止血管阻塞,预防老人痴呆等疾病。
  
  第七是大蒜,它有极佳的防治心脏疾病的功能,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并有清血的效用,杀菌功能也备受科学家强力推荐。
    
  第八是草莓,在所有蔬果中拥有极高的抗氧化剂,除了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并能增进脑力。
    
  第九是绿茶,经常饮用绿茶患胃癌、食道癌及肝癌的几率较低,日本的研究也发现,每天喝10杯绿茶,可以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第十是红酒,酿酒用的葡萄皮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能够增加好的胆固醇,减少血管硬化,但千万不能过量

发表于 2006-1-26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em02]

发表于 2006-1-26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6-2-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jinsheng在2006-1-26 14:05:00的发言:
老婆是禾家的,每年要回去几次,最头疼的就是路!
仁寿--富加--禾家--球溪的路巨烂!
现在好象在维修,小车基本都无法走了!
我去过全国大部份地方,这条路基本可以排全国第一烂了!
[em03]

我也是禾家的,你说的这条路确实很烂,但车辆还是在正常通行的。下面就是今年春节在颠簸的车上所拍的几张图片:






发表于 2006-2-5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仁寿天梯

仁寿天梯,初一照的哈!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