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哭呀?” “因为我哥哥放春节了,而我没有……” “那为什么你没有呢?” “因为我还没有上学……”
或许2013年最悲催的新闻就是数国家取消除夕节假日这一规定了。按国家假日办相关部门的说法,年三十正常上班,将不再放假。 这就意味着我5点才能下班,然后急急忙忙的赶回老家,或许这个时候父母已经把花生炒好了,香肠煮好了,饺子包好了,酒瓶打开了,那年夜饭我们做什么呢? 思绪就像酒一样,弥漫开来! 其实,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有守岁吃年夜饭的传统,西晋周处的《风土志》说: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那个时候中午饭一吃过,就开始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堂屋里面早就生起了熊熊大火,干裂的木材跳跃着欢快的火焰。上面悬着一口锅,里面炖着香气扑鼻的鸡肉。小孩子就围着火堆烤花生或者玉米、红薯吃。大人忙着准备其他菜。也没有一个什么时间,一会儿外面便开始响起鞭炮声,此起彼伏。家里人在八仙桌上摆满了菜,鸡肉摆在桌子的中央,香气和着热气吸引着馋嘴的孩子。桌边摆着各式各样的酒杯、碗筷,酒杯里被倒进一点点酒或者是醪糟浮子。然后,家里的长辈点燃祭祀台上的香和蜡,口里念念有词,意思是请各位过世的先人就位喝酒过年,接着全家人跪在祖宗面前磕头。也有调皮的孩子边磕头边给祖宗扮鬼脸。祖宗过完年之后,他们用的菜、酒杯和碗筷被撤下。 这个时候就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小孩子总是瞄准最大最肥的肉块,虽然每每被家长一筷子敲到,笑骂道,怎么不懂规矩,却总是吃到自己看中的那一块。那是情也浓浓,乐也融融。 看着微信上的“我们一起回家”,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常回家看看》的旋律,嘴边仿佛还留着去年年夜饭的余香。吃的并不是山珍海味,却让一家人感到用餐的愉悦。那一夜,我们只在乎身边一起吃饭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