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心梦静书

阆中籍当代杰出人物搜集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侯宗林,博士生导师,男,汉族,中共党员,四川省阆中市人,1984年前曾任冶金部天津地质调查所副所长,1984~1999年任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院长,中国稀土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兼地采选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金属学会第六届常务理事兼冶金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矿床成因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流体包体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事铁、铜、锰、金、稀土等资源研究工作四十余年,曾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重大攻关项目,1964~1973年从事华北及全国铁、铜资源调查,为我国冶金工业建设提供决策依据;1974~1975年负责我国冀东地区变质岩铁矿研究,提出向斜构造控矿新认识,为该区铁矿勘探和储量成倍增长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目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1982年负责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因、物质成份和找矿远景研究,提出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以及向斜构造控矿的新观点,扩大了找矿远景,该项目获1985年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年~1990年,主持云南西部现代热泉型金矿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1991~1996年主持我国南方优质锰矿研究,提出活动大陆边缘成矿和“内源外生”成矿的新观点,使我国锰矿研究与世界同步,部分处于超前地位,该项目获1997年冶金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以来主要从事铁、锰、金、铬、稀土等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资源研究的科学发展观。
  多年来撰写和出版学术专著三部,论文30余篇,主要有:“中国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因、成矿模式”、“热泉型金矿成矿模式及成矿远景”、“扬子地台周边锰矿”、“我国稀土资源优势与新世纪发展战略”等。1986年、1989年获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5年冶金工业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5年以来多次被(IBC)和(ABC)列入世界有成就名人录。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克仁,别名张朔,1917年6月生,四川阆中人,毕业于四川艺专后就读于国立剧专,尔后从事音乐、戏剧、美术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宣传文教部门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协理事、重庆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中国三味书画院院士,重庆出版社高级编辑副编审。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荣誉证书。获中国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六届“年画事业贡献奖”。

张克仁擅长水彩画,水印木刻,中国花鸟画。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展、个展,获首届“孺子牛杯”大展、深圳艺术中心近代现代书画名家大展、中国扶贫基金会义展、昆明99”世博会艺术精品展等荣誉奖、特等奖、金奖等多项。作品入编《重庆中国画选》、《中日现代美术通鉴》、《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名家书画集》、《中国美术选集》、《张克仁画集》、《国际书画精品集》。作品为日、美、德等国际友人和辽宁、广东、重庆博物馆收藏。其业绩入编《中华人物大典》、《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录》、《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东方之子》等,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纪念章”。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国伟,男,1963年生,四川阆中市人,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历,副研究员。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团工委书记,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总公司常务副总裁。兼任西安交大瑞森资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安交大瑞森实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西安交大思源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5年9月当选为西安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总公第五届董事会董事。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甘霖,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清泉乡观山村,法制早报主任记者、王甘霖独立调查网总编辑、中国实力派调查记者。

“独辟蹊径,独立调查”,是作为一个职业新闻人,在13年的新闻生涯中所遵守的准则。“关注法治,推进中国民主与法治的进程;关注弱势群体,给善良而无助的老百姓以力量;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还事实以真相”我崇尚的新闻理念。用“调查新闻”来呼唤理性的中国,用荆棘与泪水编织着鲜花,用张扬的自我来书写人生,我也用最流氓的手段来对付流氓。有数百篇颇具影响的深度报道见诸于《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等国内主流媒体,并被国内外多家著名网站转载,诸多报道引起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今日说法》栏目的关注。追踪报道的四川省阆中市公安“不作为”案,全国有200多家报刊转载,央视《社会经纬》栏目制作了两期专题节目播出(每期30分钟)。最后,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为一个农民的案子作出司法解释:行政机关不作为要承担赔偿责任。01年,四川泸州市的“第三者”争夺遗产案发生后,一审法院判决“第三者”败诉,全国所有的媒体均给予法院的以赞许声。我的报道是对法院的判决提出了置疑:法官是以“法”判案,还是以“德”判案。《南方周末》刊发文章后,在中国法学界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最后,《南方周末》又用半版刊发了法学专家、学者们的讨论文章。03年10月在任《河北青年报》编委、新闻主笔期间,“警车为迎亲车队开道”的五篇追踪报道,被全国300余家报纸转载,并引起中纪委的高度重视。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元书,男,1941年3月生,四川阆中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政治学家,对于政治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现任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院研究生领导小组成员,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政治理论专业硕士生导师组组长,黑龙江省委党校、哈尔滨商业大学客座教授,黑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政治学会会长、黑龙江省宪法及人大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原理,政治发展与政治现代化。主持完成三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四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代表作有:《现代政治学概论》(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政治发展导论》(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政治?传播?社会化》(独著),黑龙江省人民出版社2002年;《政治传播学》(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在《光明日报》、《政治学研究》、《中亚东欧研究》、《红旗文稿》、《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全国性、权威性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新华文摘》,《高等学校学报文科文摘》全文或部分转载6篇,论点摘要10多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20余篇。1988年获中央召开的“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理论讨论会入选论文奖”;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荣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获美国柯尔比科学文化信息中心评选的优秀学术论文奖一项。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津贴,1996年被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1988年开始招收并指导政治学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硕士研究生近60人,指导硕士论文20多篇幅。培养青年科研人员10余人。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戚厚选,男,1955年1月生,四川阆中人,1973年5月参加工作,198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文化,副县级侦察员,一级警督。现任绵阳市涪城区公安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1994年--2004年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8次、嘉奖6次
  199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严打集中统一行动先进个人”
  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政法战线先进干警”
  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四川省先进个人”
  2000年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2001年被省公安厅荣记“二等功”一次;
  200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四川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筹备工作先进个人”
  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绵阳市‘非典’防止工作先进个人”
  2006任四川省公安厅督察处处长。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云,男,42岁,汉族,四川阆中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重庆汽车制造总厂(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厂长(董事长、总经理)。1988年以来,曾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优秀工作者、重庆市十佳杰出青年、四川省机械工业优秀企业管理工作者、四川省优秀青年企业家、四川省企业优秀领导干部、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重庆市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机械部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传茀

刘传茀(1919—1992),阆中保宁镇人。1937年,他在重庆巴县三里职业中学读书时,即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他发起在校内办起壁报《高塔》,后又通过关系把《高塔》改在《济川公报》作为副刊出版,后又改编《南行》副刊,并组织成立了“重庆学联”等秘密组织,他被选为学联主席。这时经陈克琴介绍,刘传茀与当时在重庆的地下党员张曙时取得联系,并向张曙时汇报了重庆抗日救亡工作。根据张曙时指示,刘传茀逐步打破学校小圈子活动,相继与漆鲁鱼、侯野君、丁雪松、杜延庆等取得联系,使重庆抗日救亡力量达到空前团结统一。1937年9月,张曙时通知他赴成都,随即被吸收入党,并奉命回渝建立重庆地下组织。10月,重庆市核心党小组成立;12月,中共四川省工委成立,刘传茀调任省工委书记邹风平的秘书,继任省委巡视员。1938年9月,刘传茀去南充任川北工委组织部长,年底川北工委撤销,他改任南充中心县委组织部长,1939年8月任南充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9月,刘传茀调任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兼江北县委书记。

1939年10月,刘传茀由重庆去延安,曾在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陕北葭萌县委、地委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后,刘传茀任成都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长、副局长。

刘传茀一生坎坷,曾蒙冤入狱,1979年平反昭雪。离休后,他任四川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是四川诗坛的拓荒人和组织者之一,为中华诗词事业的复兴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参与创办了在海内外有影响的诗刊《岷峨诗稿》, 他本人有诗集《三吟草》、 剧本《第一计》、《燧石的火花》等。1992年3月25日在成都病逝。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文密

李文密(1906—1996),阆中保宁镇人。1924年川北师范毕业后,考入国民革命军29军政治学校。1929年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国民军军委会南昌行营侍从室少校、中校参谋,第5师及新21师上校团长,西安行营后勤课中校课长,第3战区侍从室中校参谋,陆军训练处6团、62团上校团长。1940年考入陆军大学,1943年任第3战区高级参谋,陆军新21师少将副师长、师长、金华兰溪守备司令。在西安事变和谈中,他利用自己担任西安行营侍从室后勤课课长的条件,曾为共产党代表团传递信件、电函、供应物资钱粮,为进步青年去延安提供帮助。抗日战争时期,曾对日浴血奋战,并收复浙江余杭县城。1946年,先后任国民军陆军整编新21旅、147旅、独立新编21师少将旅长。1948年睢杞战役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华北军政大学战术教员。1950年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学组长、主任教员;后任历代战争战略小组组长、文史研究处第7组研究员兼组长。1970年回阆中,从1980年起任阆中县政协副主席,被选为阆中县第8届人大代表。1987年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1990年为省政府副厅级参事。

李文密幼承家教,研习书法,为中国名城书画协会会员,著有《汉隶书法》一书,与戴哲民合著《书画金石选》。

戴哲民

戴哲民(1909年—1999),亦名则鸣、则明,别号梅溪滩上人,出生于水观镇梅溪。二十年代中期,戴哲民考入上海美术学校,1927年又入上海中华艺术学校,先后受业于刘海粟、潘天寿、丰子恺诸位大师门下,毕业后受聘于四川岷江大学、成都民立大学艺术系任国画教授;后又在广汉、乐山、阆中等地任教师、主任、校长、教育科长,直至解放。1950年1月,戴哲民任金垭乡解委会主席,10月调任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后改局)任副科长。先后被选为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常委和副秘书长。1982年,被委任为县志主编,他主编的140万字的阆中新县志于1993年正式出版。在金石书画方面,他50年不辍耕耘,有《李文密·戴哲民书画金石选》成集。1992年,国画大师齐白石之女齐良芷教授,慕阆苑名胜专程来游,戴哲民作陪,齐、戴二人合作共绘《蟹菊图》等多幅作品。齐教授深佩其笔下神韵,认为有其父风,遂提议代父隔世收徒,誉称齐门入室弟子,并绘《多寿图》留作纪念。

戴哲民一生高风亮节,俭仆勤奋,对阆中文化建设多有贡献,凡名胜景点,他不但参与规划设计,还亲自为其撰写匾联碑刻题壁。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大钰

何大钰  高级工程师。1941年2月生,四川省阆中市人。中共党员。中国核工业西南地质局二八一大队科长。系中国地质学会会员、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会员。中国地质经济学会会员、《西部探矿工程》编委。1966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探矿工程专业。1984年起在核工业西南地质局281大队任科员、工程师、科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探矿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在主持探安工作期间,建立了“三线”安全管理体制和“三区”安全工作方法;负责设计建成了大队实验室废气、废水治理和碎矿间通风除尘系统。在主管探矿工作时,负责完成了三角庄大坡度索道的架设技术和施工组织工程;完善了小坑道“四化”作业技术措施;解决了鸭嘴砂钻取样难和蔡家坡小口径钻进频繁断钻杆等施工技术难题。著有《拉锤机在起拔砂钻套管中的应用》、《安全考核在实现安全目标中的应用》、《沉井施工方法》、《三线安全管理体制的适应性》等论文,编写了索道架设、砂钻施工、坑道“四化”等多篇技术总结.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