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456|评论: 22

[相如·茶馆] 谈谈家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7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央视就家风、家规进行采访,镜头既对着街头草根,也对着文化名人。比如采访陕西作家陈忠实先生,陈回忆父亲教导自己不说狂话大话,不说谎话,只说真话。他讲到1962年高考落榜时自己情绪极度低沉,父亲用一句话开导他——天下农民,一大层人啊!不要以为高考失利人生就完了,当农民也很好。这句话强烈震撼了陈忠实,将他的狂妄一扫而空。(2月6日央视网)

  我以为采访家风家规,让这一话题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重新引起人们对于家风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实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举措。这是因为家风就是社风的细胞,并会对其他各风产生影响——

  第一,家风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不管是形诸文字的,还是言传身教代代相因的,都体现了主流的价值判断。绝大多数家庭,不会将蝇营狗苟、舍义取生作为家庭的圭臬。反而五常八德、俭朴持家、睦邻友善……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讲家风就是讲文化。讲文化强国战略,自然不能脱离家风的内含。舍弃家风的文化,只能是蹩脚的文化。

  第二,家风是社风的涓涓细流,或曰社风肌体的细胞。如果一个个家庭家风不正、家规颓败,想要形成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就是不可能的。想想那些颐指气使、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别人甚至法律放在眼里最终锒铛入狱的犯罪分子,很多都有家风不正的背景。所以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历史上有许多良好家风的范例:孔融让梨、岳母刺字、曾国藩治家八字口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等都是可供借鉴的样板。传承这些,就能形成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就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采访中许多普通百姓说的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还有诚实、勤劳、守信、节俭、独立、大度、感恩等,都是良好家风的再现和正能量的体现。

  古人非常重视家风,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和“平天下”的根基。“齐”就是整肃,“齐家”就是整肃家风家规的意思。当然“齐家”前面还有“修身”,但自我修养,也需要良好家风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最好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的确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百姓拍手称快,如果加上优良家风的打造,就能成为风气更加好转的基础。这,就是家风构建的价值。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派出几十路记者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海采,节目播出后,引发人们对家风的热议。网友也纷纷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互动。不少人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有不少人甚至说,家风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没错,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家庭风气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做事态度、处世伦理,说其影响一生绝非夸大其词。
  然而,“龙生九子,且子子不同”,何况每个家庭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风更像是来念好这本经而长期形成的风气,营造出的一种和谐。
  但一些网友所说希望自己家也建立家风,这样的想法笔者以为不乏有些盲目追风之嫌。
  首先,笔者不否定家风对其家族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一个和谐的家庭非要可以追求一种所谓的家风是不是有些过于矫情?而费劲制定的家风是都真的能够起到作用呢。
  再者,一个好的家风的形成绝非几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盲目追风追求照抄照搬追求而来的家风真的对自己的家庭全部试用么。
  其实,家风是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态度,是每个家庭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其目的都是使得家人越过越好幸福和谐美满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刻意追求家风改变现状无疑是对一个和谐家庭的灾难。我们不要去盲目追求建立家风,而是要长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来完善我们现在的生活氛围,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家风。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央视新春走基层街访、海釆“家风是什么?”2月6日新闻联播中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教授周庆安点评道:“在采访中间我们看到,很多家庭的家风很相似,比如说忠厚诚信、和谐团结,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等,说明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对于中国家庭价值的理解其实是存在着巨大的共识。家风体现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全国电视观众通过媒体报道分享了众多同胞的家规家训,也在春节团圆中重温和巩固了自家的家风。在春节假期进入尾声,我们又一次踏出家门,从熟人圈子回归大千世界的当口,面对返程高峰风雪阻路,那笃定温暖的家风能帮我们做到“路堵心不堵”吗?

相心比心,换位思考,恶劣天气耽误我们行程,的确着急。与此同时,对“铁公机船”交通行业上千万员工和交警来说,不也意味着更大的安全风险、更高的劳动强度、更艰苦的工作环境吗?2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的天津机务段内燃机车钳工赵明浩在检修地沟里和机车动力间内频繁出入零下10多度与零上70多度“冰火两重天”的实况影像让我们管窥到铁路职工春运期间的艰辛和付出。由此想到春运是铁路职工最繁忙、最辛苦的时候,220万铁路人如同一个个旋转不停的齿轮,时刻绷紧着神经,为确保春运这台超级机器安全、顺畅地运行,默默地奉献自己的能量。风霜雨雪中那些奔忙的身影一身汗水结成冰,为2.58亿同胞安全、方使、温馨出行任劳任怨,不辞劳苦,用自己超负荷的劳作减轻天气对旅客出行造成的影响。

刚刚复习过优良家风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将代代相传的美德在拥挤的返程路上实践和共享,用文明弘扬家风,用宽容体现风度,用自觉赢得尊重,用互助促成和谐呢?风雪阻路只是慢了一时,理性豁达才能畅行人世。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央视新春走基层街访、海釆“家风是什么?”2月6日新闻联播中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教授周庆安点评道:“在采访中间我们看到,很多家庭的家风很相似,比如说忠厚诚信、和谐团结,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等,说明我们对于中国传统,对于中国家庭价值的理解其实是存在着巨大的共识。家风体现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本山谈家风:眼中有敌人可不好
发布于:2014-02-07 17:06 已有0条评论 来源:新浪娱乐 字号:T | T
央视记者海采,你的家风是什么?赵本山:我头发都白了,我爹活着的时候还骂我,嫌我生活不够节俭。做人心地要善良,学会尊重别人;胸怀坦荡一些,放下一些,因为人所有的纠结都是跟自己过不去;人要有信仰,爱国家,不爱国的人我看不起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这样写道:“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给人生第一课,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

 楼主| 发表于 2014-2-7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1).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潘岳 之文采,始述家风; 陆机 之辞赋,先陈世德。”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一葛一裘经岁,一鉢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是学的击玉敲金三百段,常则是撩云拨雨二十年,这家风愿天下有眼的休教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惺斋 乃诗人 槄园 ( 汝霖 )司马之子,落笔绰有家风。” 巴金 《家》二三:“让这个女人住在客厅里,不仅侮辱了这个尊严的地方,而且会在公馆里散布淫乱的毒气,败坏 高 家的家风。”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家风”观

                             ●  储瑞耕
     中央电视台今年春节期间搞了一次关于“你家的家风是什么”的调查。我觉得很有意义。
                                           一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方面,任何一个人都在一个具体的家庭里成长和成熟,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与他(她)所处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凡事要有“风”和“规”,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正确的良好的风气和规矩,如果长幼无序,吊儿郎当,任意随便,既不守国法,又不重道德,甚至人际关系很紧张,怄气打架,家庭暴力,不一而足。那么。也就谈不上家庭关系的和谐与正常维持。
家风问题有两个要点:
一是风要正,要有档次;
二要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成为一种习惯动作,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强制。
“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红灯记》里的唱词,包含了人的成长与家庭环境、家风、家规的关系。我们分析成功人士的经验之道——比如自立、拼搏、刻苦,比如仁义、助人、涵养:常常可以从他们的家庭环境中寻求到基本来源、基本点。
                                二
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比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提倡家庭要“积善”。明代曾经有《朱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当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许多东西对我们今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朱子治家格言》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今天的时代当然远非明代所能够比拟,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的许多“老规矩”也必然地被历史所淘汰了,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比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都应当被抛弃了,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不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三
说到“家风”问题,有一点值得强调:道德与法律这样两条杠杠到什么时代、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遵守。
家庭关系中通常涉及的是道德问题,比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等等,注重道德自律的家庭成员,才能够在家庭中享有威信,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
当然家庭关系中也有法律问题,比如个人隐私,财产继承等等,这样的问题完全依靠道德自律往往就解决不周全,而且弄不好还会“显失公平”,于是就需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相关的方方面面。比如财产的婚前公证,家人(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借贷必须有书面的字据,等等。这看起来有失人情之常,实质才是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相互尊重,
                                 四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大发展,许多新东西出来了,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近年又出来“拆二代”。从家庭关系这个视角看问题,所谓“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相当程度上都不是年轻人自己人生努力的结果,而是对祖宗、父母的“天然继承”。正因为“财富和幸福来得太过容易”,这些年轻人最容易堕入骄奢淫逸,无所作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最容易失去道德荣誉感和奋斗精神,如果加上有的家庭的“家风”、“家规”本来就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样的年轻人们就很可能成为类似旧时代的“纨绔子弟”和“恶少”类人物。
家庭连着地方、社会和国家,所谓“家门不幸出孽子”,必然祸害社会,成为家庭、地方、社会的破坏因素。这是我们今天讨论“家风”、“家规”的现实和长久意义之一。
                                   五
一个人在家庭中尊老爱幼,谦虚谨慎,克勤克俭,严格自律,讲原则,重正气,他(她)在单位里、社会上也必然能够表现良好;反之,一个人在家庭中我行我素,没规没矩,无法无天,无情无义,耍奸使坏,损人利己,既不把道德要求放在眼里,也不把法律规矩放在眼里,比如在家庭财产问题上,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尊重人,甚至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信奉“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视“吃父母”、“啃老”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而当涉及赡养父母、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成员,则就是另外一付恶劣的态度——“拔一毛而不为”。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就不免成为家庭的孽子,社会的败类。
好的“家风”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润物细无声”。对于青少年来讲,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自我修炼。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一代、老一辈,就应当起到一个正面影响的、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六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长辈,对于养成好的“家风”其作用举足重轻。
     可是我们痛心地看到:近些年来一个又一个被揭露出来的贪污腐败分子、“裸官”之类,以及那些尚未被揭露出来的有这样那样经济犯罪问题的干部人等——他们往往都是各自家庭的主要成员,那么他们的这些危险表现,只能说明这样家庭的“家风”教育一定成问题!这些人一定会因为自己的违反党纪国法而身败名裂,而且必然祸及他们的家庭成员,请问:当他们罪责加身,锒铛入狱,何以面对自己的父母长辈、妻儿老小?如何侈谈对自己的下一辈去进行“家风”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风、家规”,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且事关党风和社会风气,是时代的事情、国家的事情。
            

发表于 2014-2-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风体现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天天呀 发表于 2014-2-8 11: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

: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风体现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发表于 2014-2-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了某氏家风?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404648729 发表于 2014-2-8 12: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起了某氏家风?

人人都有家庭
家家都有家风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准则。家风还包含着我们常说的家范,家范就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他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的感受到,促使人发自内心的服从和遵守某些被认同的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及舆论营造的,存在于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在成年人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家风;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正确的舆论营造不良的家风。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未成年人在这种特定的家风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未成年人都在模仿。未成年人早期的行为习惯折射着父母亲的人格和行为习惯,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举这样一个反面的例子。初中生王某从小家庭生活非常优越,父母在外忙于生意,家中请了两个保姆,一个负责家中日常生活,一个专门负责照顾王某,一切都不用王某动手。小的时候有时王某出于好奇学着保姆的样子要擦桌子擦地,妈妈就说:“没出息,这些事不用你干,你天生就不是干这个的命,这是下人做的事情,你要做人上人”。幼小的王某看见母亲天天多保姆挑三拣四,从来没有满意的时候,也渐渐的以为自己天生就是人上人,好吃懒做是天生最大的幸福。
    在幼儿园时。老师让他摆一下桌子,他会说:“我妈妈说干这种事没出息,我要做人上人”。
    现在已是初中学生的王某仍然只习惯做“人上人”,对同学、亲戚、朋友指手画脚、吆三喝四,经常要求别人为他做事,却从来不肯为别人做一点事。由于他的自私、懒惰、自以为是和狭隘,他没有朋友,内心孤独,而且学习怕吃苦,成绩差,没有人喜欢他。许多邻居也认为王某一家粗俗、傲慢、霸道、贪小便宜,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更可悲的是,王某的父母仍不知问题的结症在哪里。

发表于 2014-2-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还有个铲铲的家风,你挣得到钱,你家的家风就好;挣不到钱,你家的家风卵到冰沁。这是现实的,没钱没家风!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四喜 发表于 2014-2-8 15: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还有个铲铲的家风,你挣得到钱,你家的家风就好;挣不到钱,你家的家风卵到冰沁。这是现实的,没钱没家 ...

:lol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2-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四喜 发表于 2014-2-8 15: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还有个铲铲的家风,你挣得到钱,你家的家风就好;挣不到钱,你家的家风卵到冰沁。这是现实的,没钱没家 ...

你说得有一定的盗理:lol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风体现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四喜 发表于 2014-2-8 15: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还有个铲铲的家风,你挣得到钱,你家的家风就好;挣不到钱,你家的家风卵到冰沁。这是现实的,没钱没家 ...

家风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
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