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值得我们大家重新审视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有“富二代”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还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更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2月9日《华商报》) 自古文人重家风。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就体现了这一点。 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却很少被提起。家风正在被人们淡忘,而央视的这一系列报道,又让“家风”瞬间变得流行开来。在此过程中,公众发现“家风”一词原本明确的指意,悄然变得模糊暧昧。“不啃老”、“父亲打儿子”、“老公赚钱老婆花”等等选项,竟也被堂而皇之地归入“家风”的范畴——而从严肃意义上说,上述种种回答与“家风”的正统定义,几乎没一点关系。 重提“家风”,是让我们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要当好这个老师,就要有明确的“家风”,比如,一个家庭的父母都勤俭节约、朴素勤劳的话,他们的言行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孩子也会跟着学,反之,父母懒惰、邋遢的话,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的,所以树立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