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中,孩子们在苦苦地等待
四川日报网-南充日报消息(记者 卜兵)天色微亮,几个七八岁大的孩子背着书包来到河边,准备渡船到河对岸的学校上课。岂料,渡船停摆,无法过河,这些小孩只能一直站在河边,傻傻地望着河对面自言自语:“上学要过河,哪个来帮我们一下嘛”……这是记者2月18日在营山县黄渡镇小垭口渡口看到的场景。当天,10多名孩子因为渡船停摆没能过河到对岸的学校上课,这让学生的家长心如火焚。
学校刚刚开学,记者路过该渡口时,学生们向记者反映说:“我们早上7点左右就来到了河边,一直等到上午10点也没能过河。”
村民郭玉华老人带着自己的孙子来到河边,一脸无奈:“渡船老板因为摆渡挣不到钱,现在就不开船了,把船停在河边,现在这些娃儿上学要过河就成问题了。你看嘛,所有的人都没法过河去。”
采访中,一位名叫任小龙的学生告诉记者,不少同学在这里等了几个小时还是过不了河就回家了,但他担心不去上课会被老师罚,所以坚持在这儿等着。“你能不能给我在外面打工的爸妈打个电话,叫他们给我们老师说一下情况吧。”说着,两行泪珠挂在了任小龙那稚嫩的脸上。
挡住孩子们上学路的河名叫芦花河,这条河将该村一分为二,渡船是两岸村民过河的主要工具。记者看到,该河有近50米宽,水深达4米以上,附近又没有桥,想过河的人只能望河兴叹。3只船停在河边为啥不开呢?据村民讲,主要是船老板认为没钱挣,所以就不开船了。在现场,还有一位大爷拉着孩子的手等在河边,他被河风吹得瑟瑟发抖。大爷说,在此等候上学的10多个娃娃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他希望此事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尽快解决孩子们上学的过河问题。
——————————————————————————
尊敬的各位网友:
近日,有媒体报道黄渡镇小垭口渡口渡工“停渡”事件,现将该事件的具体情况做如下说明:
小垭口渡口位于黄渡镇景阳村境内,流江河将该村的6、7社分割一边,两社群众摆渡到场镇约2.5公里,如果不摆渡就需途经晨钟村小路到场镇约3公里,绕道机耕路约4.5公里。该渡口是县上确定的公益性渡口之一。2013年度落实渡工为冯东林,该渡工在2013年度严格按照渡工管理规定工作,按时发航、停渡。由于黄渡镇村道水泥路建设发展较快,外出群众较多,过河人员较少,渡工收益锐减。到2014年2月17日,聘用期满前,在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多次做工作,提高补助的条件下,该渡工不愿续聘。黄渡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在春节前就选聘新的渡工,多次研究,并于 2月17日下午派工作人员按照研究解决方案到两社召开群众大会,选聘新的渡工。同时决定在2月18日起在新渡工选聘落实、培训上岗之前,落实了符合资格、有船员证的任建平临时进行摆渡。而在2月18日凌晨,个别群众到渡口阻止小孩摆渡上学,并扬言:“该渡口无人摆渡,他们好带小孩及部分群众上访,要求政府途经晨钟村修建公路或在渡口建一座桥到他们社。”景阳村的村干部于2月18日凌晨7:00前到码头对群众进行劝说解释,最后群众才同意任建平将小孩摆渡过河上学,不存在渡船停摆,学生不能按时上学的问题。当天就有该社群众任小林、徐洪琼夫妻两人报名,愿意从事该渡口摆渡工作。2月19日该二人已到县海事处接受渡工培训,待培训结业取得相应资格,完善聘用手续后,接替任建平从事小垭口摆渡工作,方便群众出行便捷。
衷心感谢各位网友对黄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黄渡镇人民政府 2014年2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