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每年的正月十六都是九寨白马藏族的狂欢“涂墨夜”,每到这一天,白马藏族同胞们便从早上开始忙活。小伙子们在村子里扎起吉祥的火把,老人和小孩子们打扫着屋子,收拾着院坝,妇女们更是杀鸡、煮腊肉,穿上了过节才穿的白马盛装,迎接着“涂墨夜”和藏历新来的到来。到了晚上,所有的白马人齐聚在广场,点燃狂欢的篝火,跳起传统的“火圈舞”,男女老少尽情享受着节日的快乐,“醉”在狂欢的海洋中。篝火晚会完后涂墨随即开始,男女老少用手墨上家里的锅底墨,涂在狂欢人们的脸上,欢乐的人们追逐着,打闹着,以墨去一年的秽气,寄希望于新年的吉祥和顺畅! 相传先民们来到此地,每年的正月十六日都有个妖怪出现,抢走一个女孩。人们斗争不过妖怪,只有任凭它作恶。有一年的正月十六日晚上,妖怪又出现在寨子里,窜到一户名叫西珠的人家中。西珠预先将自己的女儿藏在锅堂里,可是被妖怪发觉了,就窜到灶前将女孩抓出来。突然听见一声怪叫,瞬间起了一阵狂风,妖怪不见了,西珠的女儿却没被抓走。她躺在地上,吓晕了,脸上涂了一脸的烟墨。西珠恍然大悟,原来是女儿脸上的锅烟墨把妖怪吓跑了。事后,西珠把这一情况告诉了人们。次年正月十六日,人们都在自己女儿的脸上涂了一层锅烟墨,妖怪再也不敢出来作恶了。从那时起,每年正月十六日就有了在脸上涂抹烟墨驱除妖怪的风俗,世代相传,就成了今天的涂墨节。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㑇舞意为吉祥面具舞,汉语俗称“十二相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源于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的原始时期,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带有一定的祭祀性。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㑇舞的整体仪式充分体现了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传达了维护当地祥和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