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93|评论: 0

高职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教学整合促教问题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7 14:54 | |阅读模式
(一)学科间课程设置与教学相对独立现有的电子商务教学多数是简单的“电子+商务”的教学模式,未能明显体现出专业特色,也未能给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搭建起一个可靠的平台。电子商务是一个集合经济、管理、计算机、网络、法律等学科知识的复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其中,计算机教学与之衔接更为紧密,交融的内容、教学的共性更加广泛。然而,各任课教师往往来自于不同的专业,探讨专业教学问题的机会少,导致两者课程之间的衔接不紧密,在教学上各专业教师把握不住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往往产生了电子商务就是计算机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的简单相加的教学模式,未能实现两者有机的融合。
  (二)理论教材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不断更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如B2C、C2C、B2B(B表示Business,商业机构;C表示Customer,消费者)以及不断更新的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办公软件,使得理论教材往往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教学工作者挑战时刻更新的商业和技术知识的动力不足,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将这些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去的方法不够。
  (三)理论性讲解与实践操作比例相对失衡院校在进行电子商务或计算机教学时,总体上讲还是更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存在是理论偏重于实践的现象。学生听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时间多,新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少,虽然可以使用模拟软件,初步了解操作流程,但不能真正达到实训效果。电子商务交易和管理过程的操作性与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相对缺乏的操作实践机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绝大多数的学生将来并不从事理论研究,而是社会活动中的服务及管理工作。因此,他们不仅要掌握“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素质。目前,我国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课程和计算机课程可谓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只注重高等教育中“高等”的一般共性,而忽略了其“职业”的特征,没有体现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职业性特点。
  (四)“惯性”作用与思维“定式”相对存在高等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和计算机课程体系应有别于中等职业学校,高职培养的是“一线服务+管理工作”的人员,而中职培养的是一线服务工作人员。在现有的高职院校中,由于部分院校是由原先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惯性”作用与思维“定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高职专业教育的定位,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手段等方面还是沿用着中等专业教育的老一套,课程设置缺少应有的电子商务及计算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高等”层面教育体现的不尽完善。

本文转自  www.huaxialunwen.net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