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川剧《刀笔误》是重庆人冉樵子的代表作。
冉樵子,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生于梁平县新盛镇红庙村的一家书香门第。本名冉正梅,因羡慕渔樵远离世俗生活而自号冉樵子。他上学期间因废科举办新学,曾就学于忠州中学、四
川高等师范学堂(川大前身),毕业后又进法政学堂深造。先后做过梁山县新盛团总(镇长)、梁平中学教师、国民革命军杨森部秘书等。孙中山北伐时,他还任过国民党川鄂边防参事,是
乡人赞颂、廉政爱民的地方官。
冉樵子自幼喜爱川剧,少年时就学会了“打围鼓”,在成都读大学时,开始与川剧名人交往,进一步能唱能编。有一段时间在成都闲居,是著名川剧班“三庆会”的忠实观众和义务编剧
。他深恶官场黑暗,便专心教书和写作川剧剧本,大幕川剧《刀笔误》、《青梅配》、《风筝误》、《意中缘》、《菱角配》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后编成《梁樵曲本》上下卷。1927年病逝
。
川剧高腔剧目《刀笔误》,是他根据《聊斋志异•张鸿渐》编写。此剧为“.三庆会”常演名剧,是康子林的代表作,其后萧楷成、唐笑吾等亦擅演此剧。.建国后巳无全本演出,唯以唱功见长
的《奔途》和以唱做并重的《投庄遇美》,至今仍流传在川剧舞台上。本剧文辞优美,但对青年演员来讲,有些词语就须要解释一下了。
先说剧名。
刀笔,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文案的事叫做刀笔。后来把“刀笔”用来指掌文案的官吏和撰写公文或状词的人。《刀笔误》就是因为撰写状词而造成的一
桩错误官司:
书生张鸿渐有才,为人忠厚正直,好管不平之事。他的好友范生,被嫌贫爱富的岳父诬告,赃官受贿,将范生杖毙。张鸿渐见状不平,代写词状上告,官府仗势,反诬鸿渐聚众闹事,派
人捉拿,逼得张鸿渐只身逃奔天涯,避祸他乡(《奔途》)。途间,张鸿渐与狐女施舜华相遇,互生爱慕之情,生活在一起。后因张鸿渐思归,得狐女之助,潜归故里。不料,张又因杀人罪
名,由郡解都,幸被孤女搭救。其子长大成人,赴试高中,并得上司为之昭雪,一家团圆。《投庄遇美》就是演张鸿渐与狐女施舜华相遇的一节。戏是喜剧,但有些词太“文”须得解释解释
。
舜华称赞张鸿渐是:“锦心绣口透玲珑,倚马才高词句工。今日相逢真有幸,愿随绛帐化愚蒙。”
“绛帐”,出自《后汉书•马融传》,说马融才高博学,是当时的一个大学者,教授的学生常有千数。擅长演奏琴,喜欢吹笛子,性情放达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礼节。居室房屋里的器物
服饰,大都有奢侈讲究的装饰。曾经坐在高堂上,挂着绛纱帐,前面教授学生,后面排列着女乐,学生按照次序往下传递他讲授的的话,很少有进入他内室的人。绛帐,指红色的帷帐。由于
当时马融常坐在绛帐里授徒,后人就用“绛帐”做老师的尊称。戏里是说舜华愿意把张鸿渐当做老师。
张鸿渐唱的“反诬我捉刀之罪气煞人。”
“捉刀”的故事,见于南北朝时期宋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是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
。曹操以为自己的相貌不行,叫长相英俊的崔琰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接见完毕后,曹操
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旁边那个捉(握、提之意)刀的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
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张鸿渐与舜华对唱的——
舜 华 (唱)兰因絮果似前定,
张鸿渐 (唱)此生愿作护花铃。
“兰因絮果”的故事——出自《左传•宣公三年》:春秋时,郑文公侍妾燕姞,梦见天女赠给她一朵清幽的兰花,不久她就与郑文公结成了夫妻的。所以“兰因”经常被用来比喻像兰花一
样美好的前因。而“絮果”刚是比喻像飞絮一样离散的结局。“兰因絮果”常常比喻男女间始合后分的情缘。是悲切无奈的。
“护花铃”在古时指一种系在花枝上的小金铃,因惜花,怕鸟雀来糟蹋,所以在花枝上系上铃铛,鸟来时铃铛自响,将鸟雀惊走。这里,张鸿渐是说自己愿意一生爱护舜华。
还有“堂上椿萱可茂盛”的“椿萱”。椿,是多年生落叶乔木,长寿的大椿,用来象征父亲。父亲长寿,可以多给家里挣收入。萱,是一种草,古人以为它的可以使人忘忧的草,象征母
亲。母亲在可以使子女少些忧虑。椿萱是一个指父母专有名词。
“早已跨鹤赴玉京”的“跨鹤”,是逝世的委婉说法。道教认为得道后能骑鹤飞升上天。 所以人们用乘鹤,骑鹤、跨鹤代替去世。《谭记儿》中白仕中唱的其妻“一跨仙鹤去不还”也是
这个意思。
“宜家可曾桃夭咏”,引用《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后人用“桃
夭”代指成婚。
“吹箫尚待跨凤人”。吹箫引凤的故事是指,相传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自成音调,其声宛如凤鸣。某天夜里,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好似有和声传
来,余音美妙,如游丝不断。此后弄玉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从此,弄玉萧史天天在凤楼和少年合奏笙箫,伉俪应和。某一天夜里,两
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翔云而去。后人用吹萧引凤表达美满婚姻。《彩楼记》中吕蒙正念的“弄玉吹箫引凤凰”也是这个
意思。
2014年2月27日于万科渝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