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21|评论: 9

[相如·茶馆] 锦屏古镇:赋圣司马相如的故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4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蓬安县城一江之隔的锦屏镇,有场、有街,似乎没什么特别,但翻阅历史,却让人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曾是蓬安县城所在地。
  不仅如此,锦屏镇曾作为州、县治所,走过1261年的时光。然而,这个小镇引来人们众多目光的,却并非这段历史,而是因为,她是我国赋圣司马相如的故里。 
  1时过境迁
  赋圣故里淹没在场镇里
  锦屏镇又名陵江镇,狭长的街道仿佛在向人们暗示它悠久的历史。
  据《蓬安县志》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分安汉北置相如县。《益州记》说“神祠在东,祠北下步者水次为步也。唐析东境建朗池,析西北境置新政,析东南境置岳池。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相如县移于今州治处。”据此,相如县存在了900年,直到明洪武年间才被撤并入蓬州。因此,锦屏镇先后为蓬州、相如、莲池、蓬安等州县治所。
  行走在锦屏镇上,狭长的石板街,低矮的穿斗木结构建筑民房,以及抬头可及历经数百年沧桑的黄葛树比比皆是,古韵犹存。
  据镇上工作人员介绍,锦屏现有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文庙、武庙、龙神祠、天主堂、城隍庙、玉环书院、真武宫等。还有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抚琴咏赋的琴台遗址,以及“鲁公石”。
  然而,司马相如的故居在哪呢?却无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蓬安学者邓郁章认为,司马相如的故里在锦屏,已是不争的史实,由于历史久远,司马相如的故居究竟在场上具体哪个位置,已不可考。“今天我们说司马相如故里在锦屏,应该是个大的概念。”邓郁章举例:就像落下闳是阆中人一样,但他究竟生于阆中何处?没人能拿出令人信服的依据。
  在史学和文学界看来,司马相如是享有“辞宗”、“赋圣”等盛名的文坛巨擘,巴蜀文学的奠基人。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和作用可与李白、苏轼比肩。不仅如此,司马相如还是将西南各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名垂青史的“安边功臣”。他与卓文君远在公元前就演绎出的自由恋爱,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典范。
    2正本清源
  史学家厘清原由
  近年来,由蓬安县政府打造的歌剧《相如长歌》,走红省内舞台。随着该剧的频频上演,有关“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观点,已越来越被更多的史学界人士认同。
  有关司马相如故里的探讨,源自史料。相当长的时期,司马相如系成都人,似乎成为定论。该定论的形成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关。该列传中载: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而《汉书·司马相如传》中的记载也如此。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南充和蓬安两地的部分专家、学者,却从六朝以来的史料、特别是梁天监六年置相如县史实,对司马相如故里成都一说产生质疑。
  据邓郁章介绍,大量史料显示,司马相如的故里在蓬安。其中较早的记载,当数北周时所修《周地图记》。上载:相如县有相如坪、相如故宅,因以名县(郡)。唐中期《元和郡县志》也载:相如县,周闵帝省县。相如故宅在县南二十五里,居滨嘉陵水,有台名相如琴台,水北有相如坪。
  而五代后晋所出《旧唐书·地理志》中,对此也有说法:相如,汉安汉县地。梁置梓潼郡,周省郡,立相如县。以县城南二十里有相如故宅二,相如坪,有琴台。
  历史上相关的古诗文中,对司马相如的故里也有记载。
  2004年10月,“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讨会”在蓬安县举行。人们注意到,该研讨会的主办方除了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外,还有司马相如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李大明与会认为,关于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记载,应该说文献上的依据是比较多的。“但是,《史记》《汉书》所谓相如为‘蜀郡成都人’的记载,又确乎言之凿凿。迄今相信者亦为多数。然而我注意到,古代学者亦有人对此提出过疑问。”
  3历经战火
  古镇原貌不可复觅
  徜徉锦屏镇古街小巷,初春依然散发着些许寒气。在当地居民看来,利用相如古镇开发旅游资源,是提高锦屏镇知名度,改善大家生活的有效途径。
  据蓬安县文管所负责人介绍,目前,锦屏及隔河相望的蓬安县城与司马相如相关的古迹有10处。当地政府已对其进行规划,适时对古迹进行复建或开发利用。
  锦屏古镇的古,不仅在于历史,还在于其带有古老色彩的街道和植物。目前,场镇上有6棵保护完好的古黄葛树,它们都长于古相如县南门的县衙门和州衙门的遗址处。有趣的是,原衙门边的两棵黄葛树,如今都被居民的住房包围,形成“房中长树,树长房中”的少见景观。
  作为州、县治所长达1261年的锦屏,可谓历经战乱,阅尽人间沧桑。据史料记载,唐至明代锦屏的城墙先后毁于战乱。虽然清康熙四年、五十四年,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五年相继修缮,但今旧城原貌已不可复觅,仅存断壁残垣见证着当年这座城镇的雄姿。
  锦屏镇背后有座锦屏山,山虽不高,但却分布有文庙、武庙、抚琴台、洗砚池等古时建筑和遗迹。有意思的是,武庙天井中的两棵古树,人们赋予了不少传说与故事。一棵是三四百年的金桂树,开花时节,香飘四野,为人们尊崇。一棵是两三百年的山楠树,常年绿叶拂翠,引得众鸟停驻其间,有百鸟朝林之盛。
    4司马相如
    蓬安人的自豪
    2007年10月,相如故里文化旅游丛书出版。该丛书共分五册,分别以《司马相如故里在蓬安》、《相如故里风光吟》、《相如故里故事集》、《司马相如与巴蜀文化研究论集》、《司马相如作品注释》为题,向读者全方位展示司马相如文化。
  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认为,相如县设置长达800余年之久,亦属很长一段真实历史。蓬安宝地,为何蒙古人青睐,先后赐以相如县、相如别业、长卿桑梓称谓?必有其据。让古相如县文采重辉,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愿望。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授、蓬安人陈显泗认为,蓬安和南充的学者大胆提出“相如故里在蓬安”的观点,表现出极大的学术勇气。作为蓬安人,我引以为豪。
  如何评价司马相如的历史功绩呢?西华师大教授徐才安认为,司马相如是汉文章的魁首,被人誉为“赋圣”,他同时又是民族和睦的使者。当年汉通南夷的消息传到西夷,武帝曾问相如个中利好,结果观点不谋而合,武帝因此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令他再通西南夷。
  邓郁章说,大量研究表明,司马相如不仅是文化教育的功臣,还对琴艺、织锦工艺有着贡献。而他追求美满婚姻之举,亦可称之典范。
  “当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回到京师后,因被人诬告而丢官。”锦屏镇文化站干部说,他因此愤而携妻卓文君离开京城,千里迢迢来到蓬安利溪镇的两河塘,于此建茅舍、筑琴台。夫妻两人重操旧业开酒店,直到汉武帝重新召唤进京。至此,人虽走,却留下琴台和故墅。
  南充晚报记者 李波/文 邹文虎/图
(下图:司马相如出生地遗迹——文庙)
1.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

发表于 2014-3-4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悠久历史值得传承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3-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回到京师后,因被人诬告而丢官。”锦屏镇文化站干部说,他因此愤而携妻卓文君离开京城,千里迢迢来到蓬安利溪镇的两河塘,于此建茅舍、筑琴台。夫妻两人重操旧业开酒店,直到汉武帝重新召唤进京。至此,人虽走,却留下琴台和故墅。
    当了京官还会穷到重新回蓬安利溪开酒店?何况卓文君本身就是个富婆,当了京官还会穷到重新回蓬安利溪开酒店?这个纯属打胡乱说!也稍微尊重一点点历史也。 本帖最后由 山水如画 于 2014-3-4 11:51 编辑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贬官到四川这个地方,在汉朝应该属于偏远之地,甚至于还被抄过家,怎么不可能穷到这儿来开酒店?

发表于 2014-3-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如画 发表于 2014-3-4 1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年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回到京师后,因被人诬告而丢官。”锦屏镇文化站干部说,他因此愤而携妻卓文君 ...

真实的是什么呢?

发表于 2014-3-5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得找历史学家去好好研究下才行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3-5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美景 发表于 2014-3-5 08: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被贬官到四川这个地方,在汉朝应该属于偏远之地,甚至于还被抄过家,怎么不可能穷到这儿来开酒店?

司马相如从未被贬官到四川,那是任中郎将出使西南夷,是受武帝重用,回长安后,被人告发收授贿赂,被贬为文园令,为先帝守陵。哪里到过蓬安利溪开酒店嘛!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3-5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台和故墅也不在利溪,一处在锦屏,一处在高坪。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4-3-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锦屏街上又哪里有鲁公石嘛?越说越离谱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