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广场凭什么冠名“骏东”? 近期,我去县政协办事(他们已迁住汉王庙“巴河公司”大楼)乘公交往返于县农场至汉王庙之间,发现新近建立的公交站的“站点名”牌上,清清楚楚地标了这一线“公交”可停车可上客的10来个站名,大都是依一些单位或街道命名的,这是好事,无可非议。但在这些站名中,出现了一个既非平昌地名又非平昌人名的 “骏东广场” 站名,使笔者一头雾水,越想越觉得稀奇,越想越觉得接受不了,也就越来越想质问一声:这是谁干的? 按所标站名排列,这个“骏东广场”所指,就是县建设局和平一中之间那个广场。奇怪的是这里可以叫“建设广场”,也可叫“新北街广场”,但它却偏偏叫什么“骏东广场”! 不是我多事,历来事实如此:一个街道、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的名称一旦定一来,它不但要我们叫喊,而且要我们“自子孙至玄曾”乃至千古万年地承认、叫喊、宣传下去,因此,为一个街道、一个大型建筑物的命名,通常是由县人大(包含民政、公安的意见)形成法定的“地方条令”命名才算合法。平昌,自“开天辟地”以来,还不曾有过用一个外地企业的名号命名的本地街道、广场的先例。而且,这种以一个单位或一个办事人员随心所欲地命名,本来就有强加于人之嫌,而且此事一但成为事实,我们平昌人就会不宣传平昌的山、水、城、镇,而为“骏东” 一代一代地、无代价地作商业广告、竖名牌,请问:我们有这个义务吗?因而,这个作法,凡一个稍有基本常识的平昌人都无法容忍,不得不使人与当初有人想在“金佛花园”命名一个“中畏街”发生联想! 平昌有一个“伯坚广场”了。以本县的志士仁人(先辈)命名平昌的大型建筑最好不过。如还有孙洪震、罗其清、吴季清(德潚)等,都可作为后续名用,因他们都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人,用他们的名讳命名建筑,让我们一辈一辈地纪念他们,乃是天经地义之事;而用平昌的古名如“平州”、“同昌”“江阳”、“江口”、“巴河”、“巴江”乃至周围的一些地名如“佛头”、“金宝” “华严”等名称命名,则可宣传平昌,启迪后辈热爱家乡,也是功德无量之事!唯独弄一个与平昌历史、文化毫不相干的名讳作为公交站名,实在叫人如鲠在喉不说,还有那自已竖牌去宣传别人的愚蠢,让后人咒骂我们才是一件更加痛苦的大事! 言至于此,有几点意见请网友们斟酌:一、你们核实情况后如同意在下的观点,请用各种方法将此情冷静地反映到主管领导和部门去,要求他们出面纠正;二、如果是设置牌子的单位或个人忙乱之中办了此事,可以先用冠上本地名讳的纸条盖住,等以后正式命名;三、请办此事的各位先生要认识:这个广场冠这样一个名,于平昌文化、社会有很不利的影响,在下决不是小题大做,也不是“拨草弄蛇”,各位能冷静地处理这个问题,于你们、于平昌人都有好处!
|